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启发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秦颖
[导读]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丰富学生对已知的历史线索的串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秦颖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嘉陵小学校638399
        摘要: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丰富学生对已知的历史线索的串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在理解难度和思维运用上区别于单纯的历史材料,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历史概念,辨析历史真相,进而更全面立体的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现阶段新编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已经在全国推广三年有余,补充了旧的教材的不足,但在历史故事的教学运用中,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历史故事   核心素养  启发教学  
一、历史故事是历史学习趣味的脉络,是串联丰富历史框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趣味教学、小组探究、历史情景小剧场等各种方式的历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被运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其中历史故事可以运用在这类型的实践活动的各个层面,如学生自行收集讲解课题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人物角色分析,经典历史场景扮演等等,用学生已知的故事进行教学启发,能够拉近遥远时空与当下时空的距离感,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历史真相的辨析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求实精神。
(一)可以用作提问素材,锻炼学生探索思维
        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中,通过讲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不仅可以进行趣味引导,还可以穿插设计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本课有关的历史概念。如——楚庄王为何要问“鼎”?鼎在当时代表着什么?为何鼎如此重要?楚国身处南方为何到“中原”问鼎?便可以补充礼乐制相关内容和鼎的功能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鼎代表中原政权,问鼎中原事件的发生即表示分封制的崩溃,以及华夏民族认同感的感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目的。
(二)历史故事是进行教育情感熏陶的有力方法
        在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最深度的教学目的,是我们讲好历史课、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最终落脚点。在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中,关于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幕——四行仓库守卫战。

可以组织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自行讲述这一个血泪铸就的感人故事,结合教学目标,了解抗战初期国人的艰难处境和浴血奋战永不放弃的抗日精神。这样的一个历史故事,搭建起来的是有血脉流动的历史框架,不仅帮助学生了解那段艰辛的抗争史,还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铭记中华民族的复兴精神。
二、新版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历史故事
        随着历史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目标引领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当前历史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其中各个核心素养相互融合,单项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难以形成有力的方法引导,容易走入教条化的弊端中去,它们之间必须进行相互支撑,才能更全面的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工作中去。其中历史故事的讲解和辨析能够使五大核心素养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教学目标。
        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中。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而通过对华佗生平的了解,学生们能够发现这样的历史故事其实是存在错误的,华佗的生卒年月能够说明他并未为关羽治疗过,历史小说是对历史事实的创作和再加工,它并非真实的历史,而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意识。区别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促进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再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课中,有关赤壁之战的讲述,《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也存在一定出入,这样的故事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老师更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辨析教育,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促进唯物史观意识的培养和时空观念的树立,更进一步的是利用历史故事,做好历史解释,将深奥的概念进行浅易的抽离,使其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水平,进而达到最后家国情怀的升华和塑造。用好历史故事,树立正确的历史概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各角度的对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
三、结语
        初中新教材的编写在不断完善中,在此期间,鉴于对往期课本知识点的修改和补充,历史故事的讲述也变得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改进的还有很多,故事的讲述不仅仅是单薄的展现历史材料和数据,更需要老师去营造故事氛围,深挖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知识点,进行教学启发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真相感悟精神的好习惯,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历史认知,还能够为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良性衔接,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成果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赵玉洁.《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探讨》.历史教学.2019年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