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王艳春
[导读] 历史作为初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王艳春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辽宁锦州 121400
        摘 要:历史作为初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就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性;策略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共同的追求。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那么课堂教学会离高质量越来越远,甚至成为束缚学生自由的围城。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汲取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主动地把课堂的发言权予以学生。下面,本文就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可是,一些学生对历史这门科目没有多大兴趣。在这一情况下,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这也就势必阻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须知,互动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地利用互动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充分地动起来。
        例如,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的时候,就利用了互动教学法。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了本课的课题。而后,教师对学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胜利。下面我们一起就如下几个话题进行交流。”于是,师生就“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启示。”等话题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中共七大召开前的背景进行发言,有的学生就中共七大召开的内容进行发言。还有的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进行了发言:“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战是决定性因素。”有的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进行发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教师对学生说:“你们说的很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于是,有的学生说:“落后就要挨打。”有的学生说:“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教师说:“你们说得很到位。”总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就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地把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这一课的时候,就利用了问题教学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带着如下几个问题对教材进行阅读。一是洋务运动的背景。二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性质。三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其次,学生对《洋务运动》这一课有关内容进行阅读,并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几分钟过后,教师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来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于是,有的学生就洋务运动的背景进行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有的学生就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回答:“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还有的学生说……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踊跃发言。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事倍功半的。对此,历史教师应当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须知,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文化,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学法。
        例如,教师在讲授《对外开放》这一课的时候,就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有关对外开放的图片情境。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课件中的这些图片。它们都描绘了对外开放的哪些情境呢?”于是,有的学生说:“图片展示了外资企业日渐增多的情境。”有的学生说:“图片描绘了马路拓宽、地铁兴建、机场美化的情境。”有的学生说:“粮票淡出生活,食品渐渐地丰富起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外开放的背景、目的、过程、格局、启示。再次,教师让学生思考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有的学生说:“不是政治的特殊,而是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借助有关对外开放的图片,创设了图片情境,充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如今,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须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也能使学生具有自由发言的机会。有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此来使学生乐于交流、积极分享。
        例如,教师在讲授《抗美援朝》这一课的时候,就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学生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而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就如下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第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第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而后,各个小组的学生就这些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所有学生都就抗美援朝有关内容进行了积极发言。有的小组成员说:“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有的学生说:“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小组都获得了高效的学习成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进行了有效交流。
        综上所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互动的良好模式,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使历史教学变得生机盎然,进而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赵浩栋.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8(16).
        [2]陈燕.以学为中心 促进学生发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