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珍
广西来宾市第六中学 广西来宾 546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提高中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改善当前的管理现状。本文对中学班级管理方式作了简单探讨,旨在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保持愉快地心情。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地方,如果无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增强人本意识,加强班级管理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由此可见,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该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如果班级管理混乱,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其长远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基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管理内容,选取管理方式时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的要求才能顺利开展管理活动。以人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和肯定,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如果脱离了学生,也就失去了班级管理的意义和动力。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效管理策略,进而提高管理质量。
二、提高和谐意识,营造融洽氛围
因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所以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如果各方面的关系都比较僵化,管理措施实施起来会比较困难,其有效性也难以提升。基于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心态和学生相处,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互动的增加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班级管理作贡献。
情感因素的加入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以情感人,使其有家的感觉,从而把班级管理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另外,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之前,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性格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样可以开展有效管理,提高自身班级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效果,以此来推动管理的创新和改革。
班级管理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不要一直运用一种管理模式,这样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性也难以提升。
三、发挥引导作用,培养教育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方面的管理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和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使其成为管理的重点对象。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可以防止其误入歧途,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尤其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班级管理的教育意识。基于此,班主任要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班级管理不积极,认为这只是班主任的工作,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错误思想也需要教师加以纠正,使其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自己的管理优势,帮助班主任完成管理任务。另外,中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差,有些学生不仅没有管理意识,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这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高了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其成为管理的主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长期坚持,并进行全面考虑,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通过激励手段,提高参与性
激励的方式不仅适应于实际教学中,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达到学生的心理要求。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采取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效率的提升。激励是通过心理刺激,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使其有良好的管理心态,以此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同时,班主任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这样可以提高激励效果,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班级管理中。
另外,有些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出于其急于被肯定、被认可的心理,教师可以对其实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在管理中发挥最大优势。每个学生都是管理的主体,班主任不要厚此薄彼,平等看待所有学生,不要因其学习成绩好就对其另眼相看,这样会降低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总之,班主任要增强自身的激励意识,合理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管理中,从而成为管理的主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也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可以提高管理效果,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在以人为本视角下,通过对中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探索,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海燕,谢云红.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19,000(005):223.
[2]刘良勇.分析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J].商情,2020,000(0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