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孙赛红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把“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孙赛红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 276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把“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也响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为基准,结合教学内容及“生命观念”的培育意义,提出了相关的培养策略,以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物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可见高中生物中对学生生命观念教育至关重要。
         一、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的培育意义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推行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所谓综合素养就是不单单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生命观念的认识还比较的浅薄,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对高中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然现象。
        提起生命观念其概念虽然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其蕴含在实际生活中,培育学生生命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把生命观念教育工作大力落实,把生命观念融入到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创新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挖掘生命潜能,在学生完成学业后顺利的步入工作岗位,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
        1.巧用课本中科学史料,培育学生生命观念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生物史的内容,随着课本的不断革新,生物史的内容也在逐步的增多,不管是哪门学科,科学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史料可以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更加深刻的理解生物学的本质,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更加深入的感悟到生命观念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物史的教学,向学生正确传递生物科学观,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索生命的学习中,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念。例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第一章第一节中就介绍了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在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就揭示了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板块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生物史,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命探索中,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生命观念
        学习生物这门学科是离不开实验操作的,而高中阶段的实验操作也是不能忽视的,开展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通过实验验证,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探索中不断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有空间能够近距离的观察生命现象,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讨论,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实验教学。例如,在教学“DNA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模式利用曲别针、牙签、橡皮泥、扭扭棒等物品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生命如此复杂,而生命的连接点就是基因和DNA,通过实验操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命观念的感触更深。
        3.课后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教学,课后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广泛专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问题,让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课上教学课下实践,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家庭饮食情况进行分析,注重家人是否有超重、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等疾病,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并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触。
        综上所述,生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生命观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教师通过根据“生命观念”培育的意义,改变当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课本中的科学史料、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后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使学生对生命观念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红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87):160.
        [2]刘松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养成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33):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