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黄兰妹
[导读]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理念,阐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黄兰妹
        广西教育研究院
        【摘要】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理念,阐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的必要性,着力解决当前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设计策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关键问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的目标追求,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品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界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定义为围绕一节课的知识主线呈现本质的核心问题,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以贯穿整节课的一个或几个关键的反映知识本质、具有生长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进行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指向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
        (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的需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把握数学本质,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提出适合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问题,使学生能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有聚焦性,使问题解决具有整体的方向性,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也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关键问题设计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的关键问题设计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明析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了解学情,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问题零散不聚焦。
        调研随堂听课发现,有些数学课堂提出的问题太多、浅显且琐碎,没有形成一条问题主题,提出的问题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便由教师讲述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完全谈不上体验;有些老师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回答,没有起到启迪学生思考的目的。
        (二)课堂问题缺少探究性。
        调研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数学思维含量,学生不需经过分析、探索空间、推理等方式就能解决;学生只是通过复习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设计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没有达到驱动课堂教学进程的作用,不利于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钻研、探索的精神,不能很好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问题不切合学情。


        课堂问题设计要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数学能力为依据,使问题适应学生的发展。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进行分析,不了解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要能突破,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课堂上未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行为。
        四、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要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展开,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提炼关键内容,形成关键问题。
        (一)重视课堂关键问题设计的依据
        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是课堂关键问题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依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阐明了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及重难点内容、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框架、及教学建议等,是教师课堂教学主要参考资料。因此,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关键问题设计的依据,老师要重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2.教师设计课堂关键问题应基于教材,活化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
        3.课堂教学关键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应该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关键问题。学生已有的学习条件是教师设计课堂关键问题的重要参考条件,关键问题的突破是学生建构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所以关键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设计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关键问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课堂上的支点就是教学重难点,关键问题就应该设在重难点上。关键问题的特点应该有情境、开放、合作、互动、趣味等,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对问题能够解决充满期待。
        1.提炼教学重难点内容。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等方面,提炼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教学重点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非常关联的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突破的内容。
        2.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是设计教学关键问题的导向、基础,教学重难点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就会不通过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没有思考的欲望,不能较好地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数学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引发的,因此,问题的表述是加工重难点内容的关键。
        (三)设计形成课堂教学主线的关键问题
        课堂上如果问题设计太多,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所以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等设计课堂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在课堂上起到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由关键问题“串联”而成的课堂主线,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深度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有持久且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批判、深度思考,挖掘课堂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未来进入社会能够生存、参与社会活动、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育人的基本理念。所以成功课堂就要设计关键问题,明晰课堂教学主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问题
        课堂关键问题能够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方向,关键问题指向课堂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有一定深度,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整理和思考,还需对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与同伴讨论、总结,问题才得以解决。因此,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键问题解决过程,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也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学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8).
        【2】罗秋莲.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当代旅游,2019,000(009):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