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李丽梅
[导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以扎实知识为主,而且学生所学科目和内容都不多
        李丽梅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八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以扎实知识为主,而且学生所学科目和内容都不多,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一门重要又基础的学科知识。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但是在课堂听讲时间内也很难一直保持着专注力,所以教师仅讲好课本知识内容是不行的,还要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而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是一种能释放学生学习压力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别样吸引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活跃氛围;自主想象;加深印象;拉近关系;吸引精力
        有部分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课堂互动这一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课堂互动的优缺点了解不透彻,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不是很适合班级学生,导致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氛围也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学生当时的状态,教师虽提前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但依据课堂整体走向而进行一些调整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和听讲专注力与课堂学习氛围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建设。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且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走向是有所拿捏的,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的活跃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简简单单的说几句玩笑话,而是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来推动学生进行热烈讨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回答课堂问题。所以说教师积极引导并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新课内容,而且明确知道自己所不理解的知识点是哪些,教师在具体讲解时,学生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也可以找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询问,这样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教师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找一些对应的题目并让学生依据概念进行解答,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二、引导自主想象
        课堂互动主要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交流互动,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适当的展开引导,能使学生就新学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想象,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知识印象,并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单纯的教授知识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想象和思考的能力才是当下所提倡的。
例如,在教授“分数除法”这一节内容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的乘除法和分数乘法,为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知识内容能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依据新学知识点解决。由于学生刚学习分数乘法,在进行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当有学生计算正确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对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当有学生因为粗心或知识不理解而做错题时,教师则需要积极又耐心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给予学生学习信心。


        三、加深知识印象
        数学虽是一门理科学科,但学生在学习时除了要认真理解数学知识外,还要掌握好、记忆好数学知识概念,这样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才能灵活运用并提高准确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依据某一数学知识点进行提问,使学生能依靠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进行更加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的,但仅依靠自己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时借助教学方式和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比”的知识内容。教师提出“我们所拿的数学书本长、宽分别是多少啊?课桌的长与宽又分别的多少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依据这两项数据提出一些除法问题,从而引出“比”的表示形式。比的前项和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弄混,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告诉学生一些方法去明确前项和后项。
        四、拉近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兴趣能直接影响学习耐心,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能有效的使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学科,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师生感情。有些学生在面对教师时比较害怕,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也不喜欢去找教师解决,这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多所出现的情况。有些教师为了课堂纪律就会严肃一些,平常与学生交流的也比较少,所以学生在上课时就会比较拘谨,教师也不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能拉近关系,学生在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授“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圆”的知识内容前,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剪出一个圆形,这样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学生能更准确的找到圆的特征。教师在讲解完基础内容后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剪的圆并找出圆的圆心、直径和半径,指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代表哪一部分,这样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公式的,教师可以找出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五、吸引学生精力
        小学生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就是课堂学习,但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或者是性格因素,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学习精力,这就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在听讲时很容易就被别的东西转移走了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要只注重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质量,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及时吸引到课堂中去,这样能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掌握新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扇形统计图”这一节内容时,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初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各部分数据和总数的关系。学生在初步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比较难的就是看懂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数字。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准备一个圆形来自己制作扇形统计图,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统计图中的信息所指的是什么。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互动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够放松学习压力的,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更好的调整授课进度,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扰。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想象和思考,使学生能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而且课堂互动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又更加深入的进行数学知识探讨。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文龙,袁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11(08)
[2]王新民,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