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曾艺 段雪
[导读] 在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曾艺 段雪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幼儿提供看世界的窗口。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改进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有效途径;开展措施;方法
        在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幼儿的艺术思维会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大多数是以感性的形式来进行的,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与改进,从而促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新环境创设,凸显艺术品位
        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幼儿每天都在幼儿园中进行活动,如果幼儿园的环境是非常整洁、且充满童趣和艺术感的,那么幼儿在其中也会倍感舒适并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创设的时候,教师要以提高幼儿艺术品位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或是节气节日来进行环境创设,为幼儿营造一个具有美感的新天地。
        例如,笔者在本班级幼儿园教室中,在整体布置上采用了很多幼儿喜闻乐见的色彩和卡通形象,让幼儿一走入幼儿园,就仿佛进入了斑斓的童话世界,继而收获精神上的满足。在节气和节日进行变化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园教室的环境创设进行调整,使幼儿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在春天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中,添加一些与绿草、鲜花、柳叶有关的元素,让幼儿进入教室就仿佛感受到了春天;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布置上,添加嫦娥、圆月、月饼等相关的元素,使幼儿能够沉浸在浓烈的节日氛围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二、善用趣味故事,引入美术世界
        在幼儿园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幼儿都非常喜欢趣味化的故事,当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时,就会将自己带入到其中,使自己变身成为故事中的小主人,身临其境地走入到故事中,进行更多有趣的探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幼儿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使幼儿能够在其中进行想象和创造,从而能够顺利走入美术世界中,发挥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为幼儿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来到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世界,周围的人都很好奇,问他:小朋友,你是谁呀?你来做什么呢?但是这个小朋友不知道怎么来介绍自己。这个时候,他看到自己手上有个画笔,于是灵机一动,决定使用画画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小主人公,你们会怎么用画笔来介绍自己?”围绕这个问题,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进行创作。有的幼儿给自己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小脸蛋儿,头上顶着非常可爱的帽子,还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手套,他想要告诉别人自己非常喜欢冬天;有的幼儿在刻画自己的同时,也画出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我是一个非常善良,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幼儿进行思维联想,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开发。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幼儿园美术游戏活动中,绘画活动最为常见。通常情况下,在绘画过程中,孩子经常会用到记号笔、水彩笔、蜡笔、粉笔等工具,可以说运用这些工具来画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长此以往,孩子们便会感到很枯燥乏味,对于涂鸦期的幼儿来说,如果变换绘画形式,就可以给他们带来新奇感,从而使他们感到绘画活动就像在玩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印章画、手指画、泼墨画、喷雾画、滚筒画、沙画等趣味绘画活动,在多样化的绘画形式刺激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与绘画领域。

例如在小班美术游戏活动中,笔者让孩子们用记号笔添色,就像是在玩一样,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实现了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而到了中班,孩子们小肌肉群越来越发达,动作也变得更加灵活与协调,因此我们让他们使用水彩笔、水粉等来创作,以使画面更加美观和丰富。到了大班,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因此在掌握了线条、构图的基本知识后,能够使用的材料就更加多样化了。诸如他们能够创作版画、线描画等许多更具艺术性的作品。
        四、进行区角活动创设,丰富教学形式
        区角活动是幼儿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展开自主学习探索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把美术教学从僵硬化的教学形式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想象机会,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为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进行合理的环境创设,通过材料的充分投放,激发幼儿的美术潜能。
        比如在《冬眠的动物》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相关的美术材料。例如会冬眠的动物模型、纷纷落落的雪花模型、各种冬眠的洞室、还有代表“土壤”的沙子等等。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层层创设,最终通过制作和摆设,来创造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同时,那些冬眠的动物正在各自的洞穴中安然入睡。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活动,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教师也借助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来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又比如在《多彩的衣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区角中投放剪刀、彩色笔、纸张、胶水等材料,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基础和喜爱偏好,进行个性化的“衣饰”制作,并自行搭配图案和色彩,以此来扩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观察和指导活动,在幼儿没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直接给予帮助,而是让幼儿展开充分的自主探索,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深化稳定幼儿坚韧的心态和情绪。同时,面对幼儿的求助,教师也不要给出明确的具体做法,而是以启发为主,避免幼儿产生过度的依赖思想,从而促进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五、适当放宽对美术课堂的纪律性要求,为幼儿创造轻松的美术创作环境
        幼儿因年龄较低,对自己的约束与管理能力较差,自律性不够强。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会严格管理幼儿,要求他们一定要遵循课堂秩序,保持安静的课堂环境。长此以往,幼儿在教学中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幼儿的头脑被束缚。幼儿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会变得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进行绘画临摹,这对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适当降低对幼儿的纪律性要求,为他们提供能够交流意见与表达想法的机会,创造一个民主与自由的美术教学环境。
        例如教师应该允许幼儿与伙伴之间进行讨论,同时还要注意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环节。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下座位去跟旁边的学生进行交流,适当放宽美术课堂的纪律,让幼儿走一走、看一看别人的绘画作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参与度,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来启发幼儿创造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不仅能够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还能够减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压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内容的兴趣,使教师收获良好的美术教学效率。
        总结: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管是融入生活、创设情景还是带动氛围,核心都是要勾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以幼儿为主体,其他教学技巧作为辅助。因此,教师应注重氛围上对幼儿的影响,并营造趣味化的美术情境,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唯有让幼儿产生兴趣,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学习并爱上学习,继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陆丽莉.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问题[D],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