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陈茜
[导读]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启蒙教育阶段
        陈茜
        四川省 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幼儿园 618500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其中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被认为是最适合幼儿教育的形式。作为我国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在儿童智力发展、思想拓展和习惯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游戏教学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它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灵活性。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游戏活动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教学;有效策略
        
        大多数幼儿非常喜欢玩耍,性格非常活跃,因此游戏化教学可以说是最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开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实现娱乐性和娱乐性的教学目的。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当前问题。
        在《3至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则》中提到,儿童学习应基于直接经验,游戏是基本的教学活动。因此,游戏化教学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目前幼儿园的游戏化实践教学来看,可以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活动时过于追求娱乐性,从而忽视了儿童认知思维和知识技能的有效性培养,这也违反了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此外,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是拥有足够的游戏空间。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存在着活动空间设计不合理、室内和室外游戏空间不足、缺乏游戏活动材料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和僵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使幼儿逐渐失去参与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有效改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根据幼儿发育特点,优化游戏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体制的新一轮改革,我国的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幼儿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现代和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是真正的学习大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学龄前教师在开展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从儿童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爱好入手,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目标是发展幼儿健康的身心,不断优化和完善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幼儿园应丰富儿童游戏教学的内容,优化儿童游戏教学的设计,扩充儿童游戏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发展特点的儿童的学习需求,从而确保儿童游戏的有效性。另外,在创建游戏教学设计之前,幼儿园教师必须阐明游戏化教学的真实含义,充分认识到游戏化教学不等于玩游戏,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和游戏活动来改变错误的教学方式。
        2.营造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鉴于大多数儿童的思维方式都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在面对新事物时也充满了好奇心。这也决定了生动和有趣的图像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幼儿园教师若要开展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首先应为儿童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此外,幼儿园教师在营造以游戏为导向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丰富游戏教材,这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要素。幼儿园应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为儿童准备丰富多样、安全耐用的游戏材料,以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创建情景游戏活动,并指导幼儿们使用相关的游戏材料来仔细地布置和装饰游戏场,以便幼儿们能够很好地进入角色扮演,并带来几乎真实而令人愉快的游戏体验。
        3.创新益智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是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未知的世界中,大多数的幼儿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知识。在此期间,儿童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快。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创造多样化的游戏教育活动,这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为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当的教育游戏材料。对于心理思维处于发展初期的小班儿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难度较低的益智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向儿童提供旨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分类游戏活动,将一组印有水果、蔬菜或动物的卡片提供给幼儿,然后可以要求幼儿根据他们的类型进行准确分类。但是,教师应注意确保其中的物品是幼儿们熟悉的。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为他们创建一些动态的益智游戏活动,例如“讽刺”游戏活动,该活动假设老师展示了一组猪和猴子的图片,并说“小猪很胖,小猴子……”,即通过提供类似的对比图片来锻炼儿童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七巧板、华荣路、魔方等难题游戏,以锻炼儿童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开展各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南》提出,幼儿园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儿童的个人发展。但是,以往幼儿园在开展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时,始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始终采用统一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这也严重阻碍了儿童的个体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创建基于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然后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需要。例如,对于小班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活动来帮助他们发展智力并增强常识,例如“我是收银员”模拟场景活动,以便幼儿们能够在模拟购物中识别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对于已经发展了认知思维能力的中班儿童,他们可以开展一些教育和操作性游戏活动,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具有较强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大班儿童,教师可以为他们创建游戏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科学原则,让幼儿们进行独立思考。
        5.扩大竞争性游戏活动,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对于幼儿园游戏化的教学活动,除了创新教育游戏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竞技游戏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比赛意识,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能力和即时反应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比赛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同时,在设计竞争性游戏教学活动时,幼儿园教师必须将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作为重要的前提。因此,竞技游戏通常是冲突和挑战性的,并且儿童的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兴奋而失去控制。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向幼儿讲解和渗透自我安全保护的知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简而言之,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游戏化教学的教育目标,不能一味追求游戏化娱乐性,而必须根据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实现课程设置。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尝试各种方式来创建儿童喜爱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也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教学环境,进一步丰富游戏活动资料,积极开展多种游戏教学活动,实现儿童思维能力、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应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确保儿童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27):70.
        [2]韩丽梅.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7(07):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