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李焕珍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

        李焕珍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中学 2518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本文围绕着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策略分析,为学生设立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数学,旨在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提升自己的智力、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满足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不再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将数学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顺利应用,增加社会体验感,填补学生社会参与的缺失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阐述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结构
        “自主探究”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指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主动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难题,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并通过合作构建高效数学学习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将自主学习和教师帮助相结合,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互相渗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做好整体规划,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模式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帮助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汲取知识,引发学生对广阔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也益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且,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途径
        (一)自主探究学习在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思维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而学生数学思维的起点在于大胆合理的质疑。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才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动力,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以及内在潜能激发出来,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当中消化数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学习的乐趣。为了将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化的锻炼,将自主探究学习应用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之中显得至关重要,也成为了探究式教育贯彻落实的关键。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用角边角方式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时,由于在前面的数学学习当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判定方法,如边角边,在学习这一判定方法时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干预,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自主探究问题的方式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已知角A和角A’相等,角B和角B’相等,边AB和A’B’相等,请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也掌握了有关的判定方法,于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结论得到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增长自主学习自信心,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高效。


        (二)自主探究学习在数学解题中应用
        之所以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最大化地发挥探究教学的优势,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数学解题当中运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价值,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乐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解题训练方法,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也让学生的自主解答能力得到发展。而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时,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的问题变化以及解答方法,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一题多解的自主探究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数学问题:甲乙二人在长度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二人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每秒可以跑五米,乙每秒可以跑六米,请问乙超过甲一圈时,甲跑了几圈?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找寻不同的解题思路,完善学生的解题和学习策略。针对学生自主提出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思路,及时指出不足点并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动力。
        (三)导入生活情境教学,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在学习中充分焕发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情感元素丰富,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课程标准内容,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导入生活化元素,构建出浓厚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例如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章节内容,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15×12=?的问题,让学生得出答案,再反过来让学生算出12×15=?,这样将15看作是字母a,12看做是字母b,则可得出a×b=b×a的算式,通过实际数字论证,学生才能对乘法运算所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再如学习乘法分配率法则时,老师借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借助实际数学数字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用abc代替数字,则可得出(a+b)×c=a×c+b×c的算法,然后运用实际的数学运算论证规律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例举生活中在菜市场购物行为,需要买价格相同的牛肉和羊肉,但是数量不一样,教师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配律公式,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需要的总价钱。通过这种实践运用计算,就能很好的验证分配律的正确性,学生在生活情境化教学之中,能使全面提升自身自主探究能力。
        (四)营造活跃课堂环境,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都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内容,开展教学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讲解进行课后习题练习。教师以提问形式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这种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提升也缺乏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浓郁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如在学习不等式时,首先老师举简单的例子,如2/5与3/4比大小。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给不等式两边加上同一数字,再看不等式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老师在课堂上应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行为,通过自主探究或分组讨论的方式,再加以实际数据验证定理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得出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数字,不等式的方向不变这一定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开展分析探讨,在动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学生需要不断进行数学运算,这些运算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开展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认可,激发他们自主探究信心,以积极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开展动态互动,促进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和升华。
        综上所述,本文从初中数学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四种策略进行分析,自主探究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上的重要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通过质疑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到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学大纲、学生情况来设计自主探究教学的情境,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长彬.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62.
        [2]郭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62.
        [3]董浙南.浅谈初中数学的自主探究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