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杨存峰 杨存峰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杨存峰
[导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高速发展下,推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项目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为了改变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及监督工作。

山东菏泽    杨存峰274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高速发展下,推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项目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为了改变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及监督工作。而施工单位则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地管理方式,实施管理责任制,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需根据国家的基本情况,遵循经济性规律,合理配置工程中的各种资源。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项目工程管理显得愈加重要,因此,相关人员要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积极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有效管理建筑工程项目。
        1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管理指的是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十分复杂,包括施工人员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程造价的管理、施工安全的管理、施工技术的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直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对降低建筑支出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筑效率,保证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新的技术、材料、设备等,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新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的出现,也为建筑工程管理增加了困难。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2.1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益。主要表现为部分工程施工单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无法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工程作业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
        2.2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用到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的种类较多,无形中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部分工程单位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使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此外,还有部分工程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制度,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效果。
        2.3施工材料及设备因素
        施工材料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建筑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采购不符合建筑工程标准要求的施工材料,相关的监督部门没有做好监督工作,使得施工材料的质量达不到保障。施工现场的材料乱放堆砌,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建筑材料受潮和阳光暴晒会影响使用性能。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建筑施工单位若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则会导致施工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3.1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
        工程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时,要充分发挥管理模式的作用,首先需要先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单位需要建立有实权且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的机构组织,并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管理人员的分配,保证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做到各司其职,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2)单位需要建立完善且科学的领导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熟悉管理制度,从而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领导;(3)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督制度,保证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3.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工程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具体措施如下:(1)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招聘中,单位需要适当提高招聘要求,实现学历和经验的并重;(2)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3)单位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有效的工作交接和技术交底;(4)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激励,激发其进行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一支团队先进的,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5)单位还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检查其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3.3加强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人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管理,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保证施工材料的型号符合标准要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注意施工材料的防水防潮,避免使用了损坏或者不合格的材料,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管理人员也不能忽视对施工设备的管理,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是否存在不规范的操作。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管理,保证施工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节约投资成本。通过对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
        3.4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提高整个项目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把项目的质量作为重要目标进行高质量建筑工程建设。对于企业竞争力和信誉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质量优劣,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所以建筑企业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管理等课程,这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也可建立质量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职责。项目经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工程质量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管理者应共同努力、各尽其职,将整个工程的质量把关。建筑企业应将每个职能和部门的管理者分配质量责任制,保证自己工作部门的质量。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也要进行回访,听取用户的建议,并检查整个工程的质量是否有变化,及时收集信息。对于因施工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要积极处理并总结本次项目的经验,提取薄弱环节,并针对其提高质量服务。
        结语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工程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寻找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新方法,使建筑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率,达到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建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9(5):20-21.
[2]耿磊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6(1):192-193.
作者简介;姓名 杨存峰(1982.9.26)性别 男  民族 汉   籍贯山东菏泽  学历大专,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