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霞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幼儿园 518116
摘要:艺术教育与普通的文化课教育有较大的区别,对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有关键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引导阶段,明确教育目标,还应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思想意识的进步,获得良好的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针对幼儿园艺术教育工作,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笔者将结合实践细致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创造性;策略
引言: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会发现幼儿时期是人类思维拓展创新的关键时期,彼时创造性发展迅猛,不会受到制度或规则的影响。不少教育学家认为,幼儿时期是发展创造性的关键进时期,如果教师或家长忽略幼儿的培养,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要想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难度很大。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分析艺术教育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发展艺术,保障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阶段的主要问题
(一)灌输性教学模式
幼儿有艺术文化学习意识,但自己的基础知识学校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方式方法,或传递课程知识的状态,往往会变成学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情形之下,忽略幼儿艺术活动的灵活性、科学性的要求较为普遍,我们常常会看到幼儿在艺术文化活动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幼儿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就会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很小就忽略创新发展需要现如今幼儿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极为普遍,幼儿教师已经习惯艺术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流程化[1]。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幼儿在认知方面的问题,不少学生会认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正确的,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设置没有意识进行思考,想要发展自我的创造性有一定难度。
(二)忽略幼儿个性发展
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在艺术活动中围绕幼儿的发展所需,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完成幼儿的审美品位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幼儿在艺术活动之中,可以表达自我的方式相对较多。经过语言或活动方式的创新,幼儿能认识世界并了解世界。有独特的语言体系,使得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感想、经验来描绘自己的内心诉求。而艺术教育工作在实践阶段,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忽略幼儿个性发展需要是普遍性的问题,幼儿完成美术、音乐作品的展现,在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要求幼儿掌握技能,或完成相应的拓展探究目标,而忽略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
(三)教育教学目标定向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学互动设计的本质要求,便是确立适宜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策略,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引导。艺术是落实美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过程中不能忽略情感教育、创新引导,帮助幼儿构建完善思想,获得人格品质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技能型的引导,但实质上很多教师还是忽略幼儿情感体验以及思想意识的,这是一种刻板性的教学目标。现如今还有很多幼儿园,会关注幼儿的技能学校情况,在艺术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开展各类实践探究活动。有明确的准则以及发展诉求,在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教学目标的不够合理。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幼儿艺术学习兴趣引导
兴趣是幼儿强化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它能够给幼儿提供持续创新探索的动力,幼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围绕艺术教育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身心成长发展情况,帮助幼儿实现拓展创新,加强幼儿兴趣培养极为关键,这是落实艺术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教师在推进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童真的语言或肢体动作,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师利用童趣化的教学模式或相应知识,能够帮助幼儿拓展学习思路。
幼儿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充满兴趣,个人会保持较为放松的状态,自然能够将自己的创造力增强。教师也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活动,将兴趣引导视为基础,鼓励幼儿深入探索互动,将自己的创造能力不断激发[2]。艺术活动对幼儿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趣味性、丰富性的物质或信息,对于幼儿来讲会形成一种感官刺激,后期教师利用有趣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之中自由的娱乐。对物质有基本的印象,就会有创新实践或表达的诉求。
(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艺术教育主要是美术、音乐以及其他的文娱类课程。幼儿对在艺术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则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相应资料,探索实现自我形象展现以及个性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创造的形式能激发个人的沟通交流欲望。教师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的元素带入其中,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互动的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集体活动提升自我的行为意识规范性,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完成相应的涂鸦或艺术创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也是提升自我成就感的有效方式。选择幼儿绘画、制作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调整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感,并加强幼儿思想意识的深度指导,设置幼儿所熟悉的游戏场景,或者将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情景等在课堂上重现,对于幼儿来讲,是获得良好课程学习体验感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用教材或教学辅助资料,要认识到幼儿创造性与自我的观察分析能力有紧密联系,通过观察能获得生活经验。开设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景,让幼儿尝试饲养小动物或照顾漂亮的花草,与这些小生物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在教育教学的规划之中,灵活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应用鼓励式教育
幼儿参与相应的艺术教育活动,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创新实践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创建,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之下,有创新探索的动力,并获得兴趣发展的条件。在不同的美术活动之中,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心理思想表达的机会。教师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宽容以及包容的心态,必然能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激发创造性。一些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作品不成熟,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要求而不自信[3]。教师发现幼儿有创新实践的意识,不能一味地抨击幼儿,而是适当的鼓励幼儿或激励幼儿,或者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提出宝贵意见,绘出点睛之笔,或者让学生强化思想意识,幼儿在艺术活动区,就会想成持续性创新探究的思想意识。
教师布置艺术创作任务之后,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是推进绘画活动的必要措施。教师给幼儿足够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幼儿在艺术活动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而且能正确理解教师的思想,幼儿后期的创造性发展由此获得保障。对于幼儿来讲,教学评价是一种导向,是教师肯定幼儿作品或提出有效意见的过程。教师肯定幼儿的思想或表达的方式,能帮助幼儿建立绘画以及其他艺术活动的自信心。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同伴的肯定,教师多鼓励幼儿并帮助幼儿在课堂学习以及区域活动中,完成个性表达以及探究实践。有肯定的语气或态度,幼儿能在艺术教育之中收获更多,发展自我的创造力。
结束语: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一方面要结合教学任务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调整课程教学策略。从实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有诸多的弊端,忽略幼儿情感发展需要,漠视幼儿创造性发展是常见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引导,多鼓励幼儿参与艺术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英.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浅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00(007):227-227.
[2]王文江.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0.
[3]邵爱华.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都市家教月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