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华
重庆市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校 404328
摘要:高素质最直接地表现为心理状态,只有正常心理状态的学生,才能够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生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学生的健康对社会、对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且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初成长阶段,所以若从小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长大后对各种事情的正常认知。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整体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语文方面引入心理教学,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健康引导。因此,本文重点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健康;学习状况;趣味环境;二次学习
随着我国在教育领域工作的逐步完善,为了契合时代发展要求,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性重点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此也决定了语文在心理方面教学的辅助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方面的实际教学中,良好地将心理教学切入,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简单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时候,要以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为依据,展开教学。为此教师在评估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时,可以从智力水平、心理水平和学科成绩等方面进行测试,以此掌握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实现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面对学生间的较大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这个阶段学生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化方面,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入阅读教学,实现因材施教[1]。
(二)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间的不同心理状态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教学表现与学习情况有着较大不同,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心理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为此教师在阅读方面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文章关键词入手,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学习,以此掌握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心理变化,在教师掌握之后,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化,选择契合的心理教学手段,以此引导学生解开心理问题,但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以此防止学生在解开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强化心理防备,出现两面化。
(三)面向全体
教师在阅读方面引入心理教学时,一定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当前心理教学在阅读方面引入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所以教师要想良好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升全班整体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以此避免忽视班级个别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潜在问题[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们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状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方面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使用单一刻板的传统式阅读教学手段,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不仅严重抑制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学习的个性化发展,还降低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使得教师在阅读方面无法实质的提升综合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
当前教师在阅读方面进行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进行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心理教学内容的渗透,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渗透中运用的手段十分单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心理初成长阶段,若教师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实际需要,那么学生不仅不会在心理方面健康发展,还会降低在语文方面学习的质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心理方面的教学渗透时,不能准确地找到渗透点,不仅使得教师无法顺利地完成心理教学任务,还降低了教师在阅读方面的教学效率[3]。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语文课堂环境
教师在进行阅读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文章内容,并注重感情投入,以此掌握文章内容,和文章人物引起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的为学生营造趣味性、教学性十足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真正的实现心理体验。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知,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式阅读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和刻板性。
例如:在进行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4《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营造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场景,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引导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温馨、愉悦的音频和邓小平爷爷努力后的中国繁荣视频,以此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提高对邓小平爷爷的敬意,以及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机会
教师要想良好地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机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多样化事物的认知,以此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找到自身不足,体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此带动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例如:在进行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时,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找一找自己身边的“雷锋”,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向“雷锋”学习,也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以此为学生们强化雷锋精神,提升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水平[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阅读方面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已经不能简单进行知识点的教学,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方面的素质,所以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心理教学引入阅读教学之中,以此在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学习质量的同时,带动学生在心理方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兰香,朱灯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教育界,2020,(10):68-69.
[2]赵红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学周刊,2019,(27):137.
[3]唐艳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速读(上旬),2019,(10):118.
[4]黄文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文渊(中学版),202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