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强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三小学 565200
摘要:传统文化应当走入千家万户,走入人们的心中。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着力点之一,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价值;策略
引言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在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会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得以进行更高效率的语文学习,并且领略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做到专心致志,认真听讲。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认为教师所讲述的阅读知识和作文知识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当然也就没有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相应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关于《桂花雨》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并没有选择单纯的进行课文内容的陈述,而是选择了和桂花有关的故事情节和传统文化内容,将桂花糕、桂花酒等“老玩意儿”和“新创意”带入到了语文课堂上,将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相应的传播。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就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当然了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还要切实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人需求,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形式的引入,从而提高整体的引入效率,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搜集相关资料,完善学习内容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促进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北京的人们准备春节的一些活动和习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春节的起源、各个地域或朝代春节期间的风俗文化、与春节相关的古诗等内容。
学生在搜集与春节相关的资料时,不只会了解春节的文化习俗,也会了解其他传统文化。如某些地域为了庆祝春节,会组织一些剪纸活动,学生会了解到中国的剪纸艺术;春节时家家户户会贴春联,学生会搜集到优秀的春联。春节具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学生会进一步品味春节的内涵。另外,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如有的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有的学生则是询问自己的长辈或邻居,了解春节相关文化;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整理春节文化。在学生搜集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和展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最终促进了高校课堂的构建。
三、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重视起传统文化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对于小学生来讲,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对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授课中,要积极地帮助小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单单只是向小学生讲解课堂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让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全新的认知。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只有青少年意识到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家的传统文化发展才会历久弥新,更加繁荣。例如,在平常的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成立相关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让小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提倡小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到新的层面。在学生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对于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关于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拉近语文课堂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弘扬意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将来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结束语
将传统文化带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会较为复杂,这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施要求,以便能够及时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方面,语文教师应当多投入一些精力去进行融合,在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之后再进行课程安排,把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充分地带入到实际课堂当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中华少年,2020(14):35+37.
[2]孙海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20(10):10-11.
[3]张慧芬.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19(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