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马凤梅
[导读]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新课改教学落实,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关键
        马凤梅
        山东省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    252600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新课改教学落实,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引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关键,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与基础。对此,在新时期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满足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课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才能有效促进语文教育的进步,发挥出语文的学科作用。
        (二)满足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未来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大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
二、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强调教师主导性,增强核心素养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课堂风格、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与教师有很大关系。课堂实践中,教师既要增强知识的传授,还要兼顾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及要求,认真备课,系统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以《金色的草地》为例,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标记生字词、课文结构、思想主题外,还要思考如何通过文章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完成课文的讲授后,小学生的心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下,语文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思路、方法等,确保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及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符合,实现教学及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围绕文化理解展开教学
        从学科价值来看,语文学科本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也可以视为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能力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恰当的文化形式,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此来使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纸的发明》这篇课文主要讲解了“纸”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纸的优缺点,并简单描述了纸的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作为我国一种十分重要的科技文化,纸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让人们引以为豪。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另外三种发明,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几种十分重要的文化成果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再以《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为例,这一章节主要讲解了我国上古神话故事,而神话故事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于是,完成课文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又可以引入了《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几个经典的神话故事,从而使学生对神话故事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产生了一定的认识。
        (四)灵活使用教材,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意识到学生才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同时灵活使用语文教材来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然后基于此来对语文课程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有效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与知识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迷人的张家界》这一文章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立足于教材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充分阅读,还可以将文本第二、三段作为抓手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就能有效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领悟文章语言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文章情感以及表达方式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在描写张家界的时候主要描写了三个部分,其分别是山、水、植物,文章之中哪一部分占用的笔墨最多?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金鞭岩的迷人之处?从哪里感受到的?”立足于教材来有效深化学生思考与探究,这样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也能得到有效优化,从而真正有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是更加倾向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创新与变革,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摒弃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促进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做好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并且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36):138.
[2]施晓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36):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