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会茹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郎家庄乡南宋小学 073104
摘要:学习是否是一个困难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答。很多人会优先考虑学生聪明与否,但实际上学习是否困难取决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的认知。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我国的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就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任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这个问题,改变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的贪玩心比较重,很多时候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小学时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的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好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己任,创新教学策略,改良教学方法,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视角,浅谈笔者总结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前言:语文是与学生的生活连接最为紧密的学科,学生的日常交流、思想变化以及阅览信息等都在悄然间用着语文知识。由此可见,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息息相关。作为一门基础语言类学科,它贯穿着学生的学习生涯。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所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会用到的最基本知识,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最为重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意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难以做到对安安静静地坐在课堂中听教师的喋喋不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采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积极获取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现状
大部分人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最轻松的,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不强烈,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学生识得一些简单的文字也可以与他人正常交流,基础较好的学生还会背一些古诗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语文的教学任务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最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推车上坡一般挥汗如雨,即便如此学生的语文成绩还是一塌糊涂。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问题重重。
1.1教师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本质
很多教师在刚入岗时,不愿意教学语文,认为教学语文任重而道远,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是教授学生识字和浅显的语文知识,其实语文是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这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的授课则生硬刻板,对于一些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当然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
1.2教学方法有误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是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始终是为了学而学,抱有一种被迫学习的心理。教师应当意识到“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积极改变教学思路,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一部分教师已经响应了教育改革的号召,创新了教学方法,但是这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解读有误,或者采取的新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面总是难以为继。
1.3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无效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渠道更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但是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仿佛在教学中成了“三国鼎立”之态。虽然互联网+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了沟通的平台,但是这种沟通与交流大多无效,对学生的学习几乎没有帮助。家长不理解教师的辛苦,教师也不理解家长的无奈,双方都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太少,现在的学生日益增多,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教师的负担非常大,极少有时间能够与学生交流,学生更喜欢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他人,与他人交流。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什么?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主动地独立思考,经过分析已知的信息,最终获取知识。教学改革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热衷学习,学会学习,懂得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性有两点。其一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简化教学任务。语文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一篇简单的课文,教师要讲几节课,几个简单的生字,教师也要分析许久。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之后,教师教学的程序就可以简化,很多内容中的重难点学生都可以无师自通。其二是提高考试成绩。成绩的高低评判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可以说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能力。语文考试与其他科目的考试不同,很多内容并非学生学会了教材中的知识就可以考出好成绩的,每一个考点都需要学生运用理解能力和多角度的思维解答,这些能力都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谈策略之前,教师应当清楚语文的教学应当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阅读与写作,但是这两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与自身品质而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才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人物。
3.1设置合理的教学框架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总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或者说这些知识用不到生活中去,学了这些知识于生活是没有用处的。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合理的教学框架,学生无法清晰的感受到自身知识的层进与递升。教师设置的教学框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他们无法理解深层次的文章内涵与字词释义,同时有些学习内容学生已经了然于胸,而有些内容学生则完全不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清晰且有条理按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出重点和次要点,再规划重点与次要点分别需要讲解到什么程度。有些内容可一带而过就不需要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叙述,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学习的必要,有些必须详细讲解的内容,教师需要注意不要讲的太深入,以免学生觉得无法理解而放弃思考。
3.2以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自主学习大力推行的今天,大部分教师都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行起来确有难度,一是占用课堂时间过多,二是不好把握尺度,容易造成一整节课过去了,教学任务没完成,学生的能力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教师可以多与家长沟通,惟身教尔,教师与家长都可以热爱文字,喜欢文学,那么学生会以教师和家长为榜样,逐渐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文带领学生感受文字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文字的美。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课文《四季》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他们对一年四季的记忆。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课文中去,可以和学生说你们描绘了这么多四季的景色,但是课文中几句话就有趣的将四季的特点描述出来。教师应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虽然有些生字学生不认识,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对于不理解的文字,学生更有探究的兴趣。当学生通读课文几遍过后,教师再将学生不认识的生字重点分析,最后在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讲解。
3.3完整的评估反馈手段
学习评估的方式不应该限于考试,应该在学生每次学习后就能够对自己的本次学习情况做评估。以考试作为评估手段时不尽合理的,考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的水平做系统的评估,但是却并不完整。即使学生在考试之后得知自己的学习缺漏,但是想要放松的心理也会驱使学生放弃弥补缺漏。语文教师应该在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就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让学生重点复习,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评估反馈机制。
结语:在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从自我思索还是借助外力上,都要逐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深度分析和研讨。积极引导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运用,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全面高效。
参考文献:
[1]么美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软件:电子版,2016(12).
[2]王茹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学周刊,20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