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鼎铭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古城九年制学校 74810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高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高效性不单单是教学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在本文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注重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入手,并分别运用思维导图法、微课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达到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以及提升教学高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能力方面,注重提升学生的历史得分上,并不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初中历史授课,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成就感以及兴趣,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转变原有的分数本位的思想,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历史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一、运用思维导图法,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为复杂,且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性较小。初中生在进行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常常运用盲目记忆的方式,并不注重运用科学的历史复习方法,造成学生的历史复习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从而严重削弱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从而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让学生的历史复习更具有高效性性,提升历史复习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总结,促进学生历史复习效率的提升。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回顾历史知识。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围绕本节的历史主线,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回顾,为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打下知识基础。第二点,学习制作导图。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更具有方向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思维导图形式,并介绍思维导图制作的要点,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相应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陈在思维导图的中间,以丝绸之路为关键词,并向四周延伸出背景、路径、货物以及作用等次关键词。与此同时,小陈再一次对次关键词进行延伸,从而形成树状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授课,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真正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提升学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微课教学法,增强学习的获得感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他们往往在课堂上,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学习,紧跟历史教师的思路。这也造成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感,而整个课堂的历史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在课下结合微课内容,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课上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获得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表现,记录他们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真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法,将历史知识,制作成相应的视频,并构建相应的历史预习单,让学生结合预习单的内容,进行相应历史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在展示历史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增强历史学习的获得感。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介绍微课内容。教师将历史知识,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制作微课预习单,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并制作如下的预习单:(1)宋元时期文化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现象?第二点,实施引导。教师考虑到:部分后进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而,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时时和这部分学生保持联系,并结合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方向性。第三点,展示成果。在正式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历史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发现学生全部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并注重投入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在付出的过程中,获得历史学习的自信,增强他们的历史学习获得感。
三、使用合作教学法,提升教学的高效性
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真正运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让学生从个人认知的角度,发表关于历史问题的看法。与此同时,小组中的记录员可以记录学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各个学生观点,从而得出最为完善的答案,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提升初中历史合作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探寻新航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答案,真正增强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获得良好的历史合作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划分小组。教师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尊重他们的主观意愿,进行相应小组的划分,让合作教学更为高效。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请阅读多媒体上的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探究。第三点,巡场观察。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并适时地对卡壳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的历史探究,更具有方向性。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小洛说:“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我们小组一共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第一点,人们的造船水平得到空前提升。第二点,当时的航海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第三点,人们更为相信地圆学说。第四点,新航路的开辟得到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比如,在人、财、物方面。第五点,人们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想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进行集思广益,真正促进学生历史问题探究能力的提升,增强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总而言之,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从自身做起,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教学理念,真正反思个人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地进行历史教学反思,从而真正意识到个人在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从而再次进行策略实践,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凤香.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6(29)
[2]王春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3]白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