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超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市府小学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3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课堂练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练习设计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分析”这两方面入手,就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设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课堂练习环节的设计。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学教学理念、形式、内容也都有了一定的更新,因此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也要跟上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但在目前的课堂练习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相脱节。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师生双向活动。但从课堂练习设计的现象来看,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练习负担,同时也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过大,数学教学效益始终难以提升。
其次,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流程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情景的引入、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忽视了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应用,因此课堂练习的形式比较简单,过程也比较枯燥,且学生们的练习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学生们的练习效果难以提升。有些数学教师还会直接搬运课后练习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但有些课后练习的难度比较大,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三,教师的课堂练习设计过于单一,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给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课后作业,就会导致部分学有余力的小学生出现厌倦现象;而对于基础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则会很吃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练习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
第四,部分教师只注重练习的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大量的课后练习使得学生在做练习时,急于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而教师在批改练习时,也只是单纯地判断对错,没有对一些同学的错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使得练习流于表面形式,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自然也难以提升。
第五,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生非常讨厌重复单一的练习模式。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学生们要做什么样的课后练习完全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形式单一的练习设计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一味重复的练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心不在焉,或养成抄袭的习惯。
除此之外,学生平时的练习比较枯燥。部分数学教师在课上练习时只选择一些重点的题目或者学生容易出错地方进行练习,然后学生通过机械地模仿来记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习题的解决办法。部分教师还会让学生直接背诵习题,但当题目发生一些变化后,学生依然不能独立解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分析
1.设计课前任务,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设计课前任务就是设计前置性作业,这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前置性作业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讲解新授课之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能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新知识进行更好地对接。
基于此,在新授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前置性作业。例如,在学习“解方程二”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独立尝试,如“因为4×5=20吗,所以4×5÷5=20()()”其次是点拨自学,如“解方程5y+7.8=37.8”接着是达标检测,如“爸爸买了6千克水果。付了100元。找回46元。水果每千克多少元?”最后是自我总结,即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课前教师将其收集起来,对于教学活动进行二次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性。
2.设计分层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7
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数学学习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为了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我们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习题完成情况,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分层练习。如此一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本班学生分成了A、B、C三个不同层次。其中A层次的练习难度比较大,适合数学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B层次的练习难度适中,适合数学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C层次的练习难度一般,适合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自行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完成符合自己层次练习题之后,学生还可以尝试做更高一层次的练习,如此一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又能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3.收集整理错题,培养学生研究意识
在学生做数学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也是练习中一种重要学习资源,我们要认识到错题的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我们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们出错的环节,收集和整理错题,吸取其中的教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做题能力。
收集错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从前置性学习清单中收集错题,这里面的错题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通过详细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还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可以收集学生错题本中的错题,学习本就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将学生作业本中的错题分类整理,引导学生重新探究,不仅能够使学生重新审视这个题目,还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个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错题本,在收集错题时,既要写上错误原因,也要写上正确解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错题,不仅可以减低学生的错题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教学功底,巧妙设计数学课堂练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作进一步探究,以促进笔者个人练习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关于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15.
[2]韦昌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教学策略探究——以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教学为例[J].家长,2019-04-15.
[3]黄克研.练习串联课堂 优化撬动思维——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J].考试与评价,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