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刘正
[导读]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小切口治疗的有效性。
        刘正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南充市6378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小切口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在普外科2019.5-2020.11期间选出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其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而参照组采取传统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小切口术治疗有效性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有效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小切口术
        腹股沟斜疝属于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高危人群是小儿,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既往,临床上常使用传统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该术式手术用时较长、创伤比较大,导致患儿术后身体恢复较慢[1]。为此,临床上逐渐采取小切口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能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小切口术治疗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普外科2019.5-2020.11期间选出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其观察组内有男孩19例,女孩18例;年龄1-6岁,平均(3.23±0.28)岁;其中双侧疝患儿有20例,单侧疝患儿有17例。而参照组内有男孩18例,女孩19例;年龄1-6岁,平均(3.21±0.31)岁;其中双侧疝患儿有19例,单侧疝患儿有18例。纳入标准:①所选患儿家属知晓本次试验内容,并自愿加入。②所选研究对象均是腹股沟斜疝患儿。排除标准:①排除无法配合相关检查的患儿;②排除伴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传统切口手术:参照组采用传统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之前对患儿实施骶管麻醉,并调整患儿体位到仰卧位,然后在患儿腹股沟韧带中心部位到耻骨结节外上面行3厘米左右的切口,再沿着患儿精索方向查找疝囊,对其进行高位结扎,完成之后,缝合腹外斜肌腱,并逐层将皮下组织、皮肤等进行缝合。
1.2.2小切口手术:麻醉方式、体位同参照组,然后在患儿下腹至腹中线2指部位行1至1.5厘米的切口,逐层切开患儿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至腹外斜肌腱膜,接着沿着外环钝性分离患儿提睾肌与精索内筋膜,并沿着患儿精索内侧寻找疝囊。但注意,术中需保护好精索动静脉、输精管。探查到疝囊之后,高危结扎疝囊,然后进行有效止血,并复位睾丸与精索,缝合皮下组织,再实施敷料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其并发症从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方面分析。而治疗效果分为3个标准,若患儿症状基本消失,且术后恢复较好,则为显效。若患儿症状有一定改善,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则为有效。若患儿症状无任何缓解,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算资料用%表示,检验用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且该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普外科腹股沟斜疝比较常见,该病症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病因是后天性腹壁薄弱、腹壁缺损、先天性解剖异常等,其中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是先天性解剖异常[2]。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手术方式治疗,但传统切口术式虽然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该术式复发率较高、切口比较长、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儿术后身体康复。
    本次试验采取的是小切口术治疗,该手术时间比较短,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且该术式对患儿造成的创口比较小,有利于患儿术后身体康复[3]。据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实施小切口术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7.30%,并发症发生率仅有5.41%,相比传统切口术效果要更好。说明小切口术更有利于患儿预后身体恢复。究其原因,小切口术优势较多,分别是:①小切口术不会在患儿身体上留下明显瘢痕,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审美需求;②小切口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容易确定体内疝囊所处部位。且手术用时比较短,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且还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③小切口术实施过程中,无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会破坏患儿腹股沟管部位的解剖结构;④小切口术实施中,用时较少,术中麻醉风险较低;⑤小切口术治疗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且复发率也比较小,更有利于患儿身体康复[4]。
    综上叙述,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小切口术治疗有效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聂俊成,万雄,潘俊峰.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797-1799.
[2]黄军普.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患儿的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9,32(01):178-180.
[3]陈琬琼,丘士珍,黄永坚.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后护理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06):707-708.
[4]张帆,ZHANG,Fan,等.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02(v.29;No.181):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