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中护理要点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蔡敏琦
[导读]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与效果。
        蔡敏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虹口区200080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超声造影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超声造影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掌握超声造影检在和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能配合检查,取得良好的配合效果。
关键词:超声造影;护理干预;护理要点;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
        超声造影是我国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为临床医生规范系统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改善多种疾病的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由于患者对超声造影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影响检查中的配合度,严重者甚至检查无法正常进行[1]。因此,有必要探讨超声造影的有效护理模式,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检查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总结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在超声造影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47~76岁,平均(56.2±8.7)岁;文化程度:小学28人,中学48人,大学以上36人。对照组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7~77,平均(56.2±8.7)岁;文化程度:小学26人,中学44人,大学以上30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超声造影常规护理,具体为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前准备,嘱咐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等[2]。
1.2.2 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超声造影护理干预,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检查前干预:超声造影检查前,除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前准备外,加强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出现紧张和焦虑,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适当向患者讲解超声造影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超声造影相关知识的掌握,纠正患者对超声造影产生的错误认知,并给予患者鼓励,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②检查过程中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最佳体位,严格遵医嘱进行辅助操作。注射造影剂后严密监测患者状态,如有无头晕、头痛等,并观察患者面色有无潮红,有无出汗,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③检查后干预: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协助患者起身,将患者护送至等候区休息,观察30 min,若无异常可出院,在出院前告知患者检查后需要注意的一项事项及取检查报告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①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两组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②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我院自制,共包括16 个问题,满分100 分,评分高于90 分判定为满意,评分60-90 分判定为较满意,评分低于60 分为一般,护理满意度为满意患者例数和不满意患者例数占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100)

 

        2.2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观察组100 例患者中,满意患者51 例,较满意患者44例,一般患者5 例,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中,满意患者40例,较满意患者37例,一般患者23例,护理满意度为77%。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伴随着超声造影近年来在我国临床的广泛开展应用,关于该诊断技术不良事件的报道也屡见不鲜[3]。为保障患者超声造影能够顺利进行,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探索超声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护理干预为现阶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但主要为在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较少有关于该护理模式在临床诊断护理中的应用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得出,护理干预在超声造影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超声造影护理质量,降低患者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干预为基于现代护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根据患者的护理诊断和科学的护理理论采取护理措施,护理目标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早期恢复。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检查前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身心应激程度,并能及时消除超声造影围检查期存在的其他风险因素,因此,能够获得较满意的应用效果。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本研究得出超声造影患者的护理要点在于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干预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超声造影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超声造影检查的安全性,保障超声造影顺利进行,可作为现阶段超声造影检查的首选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宋江美,林栋羚,薛静静,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的认知度和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5).762-765.
[2] 李智瑶, 李国政, 刘增强, 等. 舒适护理在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01):159-161+164.
[3] 王金岩,乌日丽其,庞芳,等.实时超声造影应用于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的临床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1):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