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英 滕晓菊
安徽省 芜湖市 皖南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安徽省 芜湖市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从2018级护理本科生中抽取140人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140名护理本科生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管理,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予以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两组护生均接受一学期内科护理学教学,学期结束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培训教学考核理论知识得分与操作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结论: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德育功能,实现专业教学与价值观引导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通过“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知识与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好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1]。对于内科护理学护生而言,其临床专业性较强,如何将“课程思政”精神有机地融入内科护理教学中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2]。本次研究以140名内科护生为参考对象,围绕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14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对象,从2018级护理本科生中抽取,利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140名本科生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管理,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教学管理,研究开始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p>0.05),具体介绍如下。
性别:男性:观察组6例,对照组3例,女性:观察组64例,对照组67例;
年龄:观察组18-20岁,平均(18.96±0 .36)岁,对照组17-20岁,平均(18.92±0.39)岁。
1.2方法
常规教学管理:(1)课前自学。每次教学课堂结束后,教师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进度情况进行下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以自学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作业,认真对教材进行研读,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记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或上网搜索的形式尝试理解学习,再将学习情况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并在下次课堂教学时交给老师。应当注意自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难度不宜过大,避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应在保持本次教学质量的同时尽量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与探求;(2)课堂答疑。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由学生尝试进行解答,再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学习引导的宗旨,尽量使学生形成独立思维;(3)课堂精讲。由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课后复习中能够思路清晰,并由此延伸至下次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4)实操提升。针对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指导实习生完成例如患者的接诊,早期处理,手术过程等,由带教老师针对实习生的操作问题进行纠正指导。
课程思政理念优化内容:(1)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渗透思政理念,例如加强深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通过在课程教学中以专题嵌入的形式阐述与举例分享思政元素,提升护生的学习程度;(2)丰富教学方法。以“线上”+“线下”等多方法开展护理教学,结合当前社会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专业相关知识,找到与护生思想的切合点,培养护生的思维批判能力;(3)建设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大纲,编制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指南,细化“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将原有的教案提升为“思政”型教案,加强学生对精神目标的追求,增强学生的护理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3]。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生均接受一学期内科护理学教学。
由带教老师组织培训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考核总分设定为100分,两项考核项目每项各共40分[4]。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信息软件SPSS20.0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培训教学考核情况
观察组护生临床培训教学考核理论知识得分与操作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见下表1:
表1 临床培训教学考核情况

3讨论
课程思政管理通过编制独特的教学大纲,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案例教学资料、课堂讲解加深培训生的印象,再让培训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临床实践过程中正确的操作处理方法,最后由教师对培训人员方案进行评价总结,利用多段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培训生自主思考、交流沟通、团队协作以及表达能力,充分缩短了课堂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使护生们能够尽早地融入到工作状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培训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5-6]。
综上,根据内科护理学的特点,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升,加课程中加入蕴含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一系列德育元素,体现“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阴道价值,实现传授知识、提升能力、引导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魏春平.立足"课程思政"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革新[J].中文信息,2020,(6):204.
[2]杨柳,车恒英,王聪智.网络课程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以《内科护理学》为例[J].山东青年,2020,(8):30-31.
[3]张玲华,贾建芳.“课程思政”在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7):611-616.
[4]李慧,邱银玲,战同霞, 等.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学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3):60-62.
[5]刘芹.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成人护理(内科)》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174,179.
[6]崔莉,迟海涛,刘春娥, 等.课程思政结合PDCA循环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