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雨杰 薛伟俏 王祯 赵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04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住院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风险预防护理干预方法,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①观察组60例,出血1例,感染1例,不安全护理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血3例,感染2例,凝血1例,溶血1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不安全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② 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三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风险预防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加强人员预防和疾病预防,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预防工作,进一步降低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隐患;处理方案
血液透析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利用率,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可以帮助病人净化血液,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透析液,并且整个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的导管将患者身体与设备连接,这些因素都使得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基础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住院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6.15±4.25)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5.32±4.77)岁。两组患者都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并建立护理资料。两组上述一般数据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血液透析科常规护理流程,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防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观察组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险预防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具体如下所示:
1.2.1加强不安全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护理实践发现,其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①设备,血液透析设备使用不当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的效果;②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不利于血液透析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③病人自己,患者可能对疾病和血液透析缺乏了解,导致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不高,从而产生一些危险举动。
1.2.2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具体风险防范措施如下:①加强设备管理,对血液透析所需的一些设备加强管理,同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透析前应加强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史的了解,排除影响血液透析的高危历史因素,合理设置透析按压时间和压力程度,确保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为了预防血液透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有必要对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普及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合作性,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③疾病预防措施,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自身可能会造成护理风险,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疾病预防措施十分重要。要加强各环节的防范,如定期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热消毒,避免设备引起的血液透析风险;加强区域管理,合理控制来访人数和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3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60例,出血1例,感染1例,不安全护理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血3例,感染2例,凝血1例,溶血1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不安全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
2.2护理满意情况
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5)。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jpg)
3讨论
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安全因素,会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进而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明确相关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做好病人的沟通、教育和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进而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此外,文章认为,对于血液透析相关用品,要建立“专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血液透析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相关护理人员也要坚持“人性化”的护理原则,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尊重患者,以礼貌友好的态度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全面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因此,有必要加强风险预防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加强人性化预防和疾病预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预防工作,进一步减少不安全血液透析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秀宝. 探究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与实施的处理对策[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4):1.
[2]李倩, 鲁晓雅, 王亚雯. 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002):188-189.
[3]徐爱生, 吉沛. 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01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