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黄慧燕
[导读]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最终成效。
        黄慧燕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261041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最终成效。方法:选取随机抽样法的方式将86例来自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即: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PCI治疗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重大价值,推广意义显著。
关键词: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一种代表类型,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过劳、寒冷刺激、长期不良习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引发,且具有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在对其实施急诊PCI治疗期间,部分患者极易受个体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其最终疗效不佳。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汇总如下。
1研究背景及方法
1.1研究背景
        本文研究所选病例构成为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介于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在随机抽样法的指导下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相关资料如下。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包含男患23例、25例,女患20例、18例,年龄平均值(58.46±1.23)岁、(59.02±1.08)岁。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环境管理、监督用药、指导检查等;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护理规划。急诊入院后,临床工作人员需以患者基础资料为指南,查阅有关文献,为其进行护理路径表的制定;(2)工作落实。①入院1d:做好心电监护工作的同时为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将疾病知识、PCI治疗流程等信息为患者详细解说,并融入部分成功案例,提高其自信心与治疗配合度[1]。②入院2d:对患者生命指标、切口渗血状况、足背动脉搏动状况进行密切关注,记录有关数据指标;同时,对于部分情绪不稳定、多动患者,还需将其上肢约束,嘱咐其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③入院3-5d:在护理工作人员或家属陪护下进行适量活动,且均需在床上进行,如:手臂环绕、抬腿等,在此期间,患者的患侧肢体不可用力,防止术后出血的发生[2]。④入院6-7d:将PCI术后恢复期间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整理并为患者详细讲解,做好出院前的有关指导,包括:科学饮食、康复锻炼、按时按量服药、不适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1.3判定指标
        (1)比较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SPSS21.0开展,以()代表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临床指标
        将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作为对比指标时,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73.19±12.28)min、(6.25±0.79)d,相比对照组(98.34±15.41min、9.38±1.06d)低,T=8.37,P=0.00;T=15.53,P=0.00。
2.2并发症
        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也相对较高,因此,采取急诊PCI治疗联合对应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必要[3]。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导管室时间(73.19±12.28)min、住院时间(6.25±0.79)d、并发症发生率(6.98%)方面相比对照组(98.34±15.41min、9.38±1.06d、23.26%)低,优势明显,P<0.05。其原因在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明确标注护理人员每日的工作目标,提高其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够较好的保证患者在入院期间护理的连贯性,从心理指导、生命指标、渗血率观察和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扩充其医学知识储备量,提高患者自信心和治疗配合度[4]。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在缩短患者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陈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19, 032(004):162-163.
[2]张霞, 蒙新宇, 李倩.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8, 5(050):264-264.
[3]谢月英, 杨丽峰, 林凤艳.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017(005):51-53.
[4]麦美红.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8, 5(033):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