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朴海燕
[导读]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朴海燕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讨论了68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资料,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随机对患者分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02±0.38)d,机械通气时间(26.83±4.23)h,SAS、SDS评分分别是(15.38±3.28)分、(14.98±3.98)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达到了94.12%(3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稳定情绪,减少时间消耗,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重症胸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护理;情绪状态
        呼吸窘迫综合征为重症胸外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合并症,会引起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低氧血症,也是临床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急诊接收患者之后,必须及时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稳其病情,让患者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文章探讨了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对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的68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展开了调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讨论了68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资料,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随机对患者分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观察组),各34例患者。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25~64岁,平均值(44.52±2.12)岁,交通事故致伤16例,挤压损伤10例,坠落损伤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26~63岁,平均值(44.47±2.27)岁,交通事故致伤14例,挤压损伤11例,坠落损伤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能够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传统方式展开护理,持续给氧,维持患者呼吸,清理呼吸道,解除梗阻情况,及时止血,清理创口,严格消毒,监测患者体征,出血严重者及时输血。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处理
        接收患者之后,对其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及时吸氧,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实施心肺复苏、清创治疗和止血操作,配置好抢救所需设备与药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针对具备手术指征得患者,需要及时准备手术室。疼痛患者可初步镇痛、镇静。
1.2.2呼吸道干预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咳嗽时按压胸部两侧,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异物,必要时深部吸痰。具备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及时实施气管切开。胸腔穿刺引流,创造肺部扩张条件,促进呼吸恢复。呼吸通畅后及时吸氧。
1.2.3循环系统干预
        胸外伤往往合并有肺组织裂伤,失血量较大,气胸形成,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故,部分患者需要及时输血,持续关注患者血容量、血氧饱和度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1.2.4其它护理
        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侧身倚靠,有效减轻腹壁张力,改善其通气状况,加强血液循环,并一定程度缓解疼痛。在病床时,不要过度伸展,导致肌肉和神经过度牵拉,减轻疼痛。选择适合的营养支持手段,一般以肠内营养支持为主,其吸收效果更好,有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喂养时,床头抬高30°左右,避免反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SAS和SDS评分,SAS、SDS评分分别是焦虑和抑郁评分,分数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总满意例数为很满意、满意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检验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和t值检验,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分析
        观察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胸外伤病情急、死亡率高,疾病一般是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的,可引起出血、心包腔积液和呼吸困难、气胸等表现[2]。重症胸外伤后胸部以及周围器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会对肺部通气造成影响,并可能导致肺出血、肺水肿等,本病在24h内极有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患者死亡风险[3]。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从全方位出发,积极干预患者病情,维持患者呼吸,保证患者循环稳定,有效的减少并发症,避免患者病情加重[4]。本次,观察组经综合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可以更快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情绪稳定,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综合护理有效性较高,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秀金.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J].健康大视野,2020,(13):181,184.
[2]陈微,孙艳妮.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J].心理医生,2018,24(25):201-202.
[3]周培培.舒适护理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83):262,267.  
[4]曲继梅.舒适护理在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A3):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