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郭建芬 庄建艳 杨巧艳 李秋波 李芳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省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以护理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为目的进行探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对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7月-2020年9月,病例数:26例,患者类型: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分组:综合护理组(n=13)和常规护理组(n=13),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切口感染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完成护理后显示,7.69%和46.15%是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综合护理组的相对更低。同时在VAS疼痛评分的对比方面,综合护理组的(1.16±0.88)分也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1±1.25)分,表明二者之间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临床效果显著,是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疼痛问题的改善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是临床上的一种为骨损伤和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新型治疗手段,通常主要包括植入内固定物修复或重建术,能够为患者骨损伤患者伤病问题的改善提供积极的帮助,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1]。不过对患者实施的骨科无菌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风险,比如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导致空气中的病菌对患者的切口造成侵袭,从而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增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工作的进行。因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在患者实施手术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手段,是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院将数名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制定的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7月-2020年9月,病例数:26例,患者类型: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分组: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实验样本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
.jpg)
通过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检验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即说明两组可以用来进行对比研究。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患者进行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并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了异常,则需要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实施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提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综合护理组:(1)术前护理。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医护人员为保证对患者实施的手术具有更高的质量,需要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不仅需要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等内容,同时还需要探究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等。进而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方案的制定,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意外情况后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2)术中护理。为提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舒适度,保证患者所实施手术的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室环境是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严格的调控,并且在术前使用消毒药水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工作的进行。而且还需要保证室内光线的柔和,采取规范化的操作手段对患者实施手术。(3)术后护理。患者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就需要将患者送至病房内进行术后恢复工作。而想要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恢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患处感染的预防工作。手术结束后,应给予患者抗感染措施,切口处需采用无菌纱布包扎,并确保纱布透气性,定时更换纱布,以此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切口感染问题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并且在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对比。若患者的感染率越低,越表明相应的护理手段对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问题的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s Scale,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予以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问题越明显,越表明对患者实施的治疗缺乏理想的效果。反之,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疼痛问题越得到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研究工作开始后通过型号为SPSS24.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和分析相应的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同时用卡方值2值代表数据检验值。同时,以P<0.05体现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对比
完成护理后显示,7.69%(1/13)和46.15%(6/13)是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综合护理组的相对更低,体现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问题的改善情况
结合表2显示,在VAS疼痛评分的对比方面,综合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体现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问题的改善情况(,分)
.jpg)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同时由于大量人员的进出,拥有着极高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而这其中,医生以及护士与患处的肢体接触,以及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受到病菌的清晰是出现感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会导致患者在手术期间受到病菌感染的威胁,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因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护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制定一套完善的无菌操作规范,用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临床上为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切口感染问题的影响,将综合护理手段运用到了患者围术期得到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措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通过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手段,不仅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能有效促进其病情恢复,并且因为手术治疗成功率得到提升,也能够帮助患者在恢复期间减少疼痛问题的影响,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3]。
结合研究显示,完成护理后,在切口感染发生率和疼痛问题改善效果的对比方面,相较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护理措施的运用更具效果,体现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以此表明,在对接受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临床效果显著,是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疼痛问题的改善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兰君.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3):603-604.
[2]陈凤玲. 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1):100.
[3]李波.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8,5(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