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对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钟析珉
[导读] 目的 分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钟析珉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在2019.3-2020.10期间选出74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然后分析各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高于对照组(64.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老年
        在心血管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该疾病具有痛苦大、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且因此病症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中,其治疗中易出现负面情绪,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等,严重影响护理与治疗等依从性,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1]。所以,需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施以合理的护理模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3-2020.10期间选出74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19例;年龄64-83岁,平均(58.28±3.34)岁。而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6岁,平均(58.32±3.32)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病情监测、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等。而观察组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舒适:①待患者入院后,了解其文化层次、年龄、社会阅历、家庭状况等,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其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②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爱护,以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与紧张感。③心理疏导过程中,及时告知患者治疗事项,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环境舒适:①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定时清洁室内卫生,并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以及空气流畅,进而降低环境对病人带来的不适感。②每日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③护理中保持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并将仪器报警声音适度放低,以免打扰病人的正常作息。
1.2.3生理舒适:①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病情变化等给其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保证饮食清淡,以维持大便通畅。②加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排痰护理,给患者讲解排痰技巧,并及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③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护理,并鼓励病人多喝水,以预防口鼻干燥等不良现象。④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出现翻身不便,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增加患者不适感。为此,需定期辅助病人翻身,以提升患者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分析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得分在90分之上为非常满意,得分在80-89分为比较满意,得分在80分之下则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37*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算资料用%表示,检验用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分析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n(%)]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常出现在老年患者中,表现为水肿、气喘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让患者出现生命危险[2]。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在病情、活动不便等影响下,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甚至还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需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舒适度,促进其身体康复。
        本次试验时采取的是舒适护理,此为一种全新护理模式,通过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不适感的原因,而展开各项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舒适感。此护理模式干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点,并重视其主观感受,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其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3]。通过本次试验显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比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要更好。究其原因,常规护理仅遵医嘱进行护理干预,无法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等舒适度。而舒适护理会从环境护理、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等方面进行干预,环境护理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生理与心理护理等能满足其身心需求,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身体康复[4]。
        综上叙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建涛,赵丹,卢亚改.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01):173-176.
[2]刘漩,龚佳青.干预性护理对高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心肌损伤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026(0z1):383-385.
[3]李玲,彭倩,吕帆.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A01):231-232.
[4]陈晓燕,修静.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