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张硕华1 梁静蔚1 杨昕祺2 轩嘉兴2 蔡啸岑
[导读] 乌药,别名矮樟、香桂樟、铜钱柴,是常用的中药1,性味辛温,现代研究表明,
        张硕华1   梁静蔚1  杨昕祺2   轩嘉兴2   蔡啸岑2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10
        摘要:乌药,别名矮樟、香桂樟、铜钱柴,是常用的中药1,性味辛温,现代研究表明,乌药具有多种药理成分和功效,通过查阅乌药历代医学文献的记载和对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旨在临床上提供一定的参考,能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关键词:乌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lack medicine
         Zhang, cinnamon, radix linderae, alias short camphor wood, copper,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xual flavour XinWen,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edicine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efficacy, we record and radix linderae all previous dynasties medicine literatures of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of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ductive summary, aims to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can play a role of the treatment better.
         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 Kosterm系科山胡椒属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本药气味芳香,其味微苦、辛,有清凉感,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暖肾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胸腹胀痛,疝气疼痛,经寒腹痛等诸痛证。为更好提高乌药的用药率和发挥治疗作用,现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加以分析整理概况如下。
         1古籍文献研究
         乌药始记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阐述其主要分布在岭南等地区。关于乌药的气味归经,有如下记载:《汤液本草》归纳乌药的性味归经为“入足阳明、少阴经。”;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为“入肺、脾二经”。综上所诉,乌药归肺,脾,肾,膀胱经。乌药药理作用丰富可用与相关疾病的治疗。关于乌药的功效和应用历代医书有着不少记载。如《本草拾遗》提及“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说明其主治范围广。《日华子本草》认为乌药有治气,除冷的作用,可治疗霍乱、反胃吐食和泻痢等。《本草纲目》指出乌药有治疗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等诸痛症的作用。《本草通玄》描述其功效为“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等,常用于气滞寒凝等病证的治疗。同样《玉楸药解》也介绍乌药尤善治疗腹痛等病症:"破瘀泄满,止痛消胀。"可见乌药主要能够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临床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科疾病。
         2药理作用
         2.1镇痛、抗炎作用
         乌药、醋制乌药的水提取液和醇提液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1],且醋制乌药的镇痛作用更佳[2]。乌药中起到抗炎镇痛作用的成分是生物碱,其镇痛效果显著[3]。王婵等在乌药总生物碱(TARL)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其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
         2.2抗微生物作用、抗肿瘤作用
         乌药叶和乌药根挥发油在低浓度下对多种的细菌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菌活性,尤其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抑制效果明显[5]。乌药水煎液不仅能够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1、B3、B4[6],还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7]。此外乌药茎中所含的寡聚缩合鞣质有抗HIV-1整合酶活性的作用[8]。
         乌药石油醚部位(PE-LS)是其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对供试的人癌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9],且乌药根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癌细胞选择性,同时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10]。
         2.3抗氧化作用、抗疲劳作用
         乌药叶总黄酮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生抗氧化作用[11]。梁向明等人证实乌药叶茶的饮用可以加强LDL对Cu2+诱导氧化的抵抗作用,阻断其氧化和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了机体DNA的氧化损伤,使得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12]。可用来预防颅脑受伤后的癫痫发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
         刘卫东[13]等通过小鼠实验证实一定剂量的乌药能够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小鼠肝糖原水平,并且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含量,认为乌药能够缓解体力疲劳。陈宇[14]等人在调整乌药的给药剂量后,发现乌药还可以降低小鼠游泳血乳酸面积,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2.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乌药药根挥发油能明显抑制胃排空率,明显升高胃实寒大鼠血浆中的cAMP/cGMP[15]。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的同时,对回肠也有一定调节作用。不仅能抑制回肠,还能够对抗Ach、磷酸组胺、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16]。乌药水煎液能够抑制溃疡形成,能够保护细胞,减少乙醇所诱发的一些损伤[17]。乌药还能缓解由于大黄所致的腹痛[18]。
         2.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乌药水提取物不仅可以治疗三氯甲烷诱发的室颤(小鼠),预防氯化钙所诱发的室颤(小鼠),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也有一定治疗效果,并且推测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为抑制Na离子内流及与阻断B肾上腺素受体[19]。
         3.乌药的临床应用
         乌药通过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组合成方剂,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乌药通过与大热之肉桂配伍突出温经止痛,增强助阳散寒之功;配伍益智仁侧重暖肾缩尿固精功效;配伍川楝子则偏重疏肝行气,常用于寒疝等肝经病证;配伍当归可行气活血兼施,治疗气滞血瘀诸痛证。
         天台乌药散为理气剂,出自李东垣《医学发明》,由乌药、木香、小茴香等药物组成,方中乌药作为君药,辛温香烈,善行善散,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多用于肝经气滞诸痛证。寒邪侵袭肝木,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之气机不通畅,不通则痛,因此此方可针对性治疗寒凝胃痛或肝气犯胃之胃痛等疾病。胡志明[20]等人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发现治疗组65例中,治愈12例,好转42例,总有效率为83%,而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天台乌药散有效率。

谢永侠,张素梅,王福玲[21]等人通过对40例慢性阑尾炎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组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28.21%,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表明天台乌药散对治疗寒气积滞之胃痛有明显效果。
         唐宗海《医学见能》指出:“男子前阴总属肝,肝经萦绕在其端。”外阴疾病患者常常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导致厥阴之络受损,气滞血瘀。孔德军[22]通过天台乌药散联合针灸对38例寒湿凝滞型慢性附睾炎患者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肯定了天台乌药散临床疗效。马立为[23]等人对急性睾丸炎患者采取天台乌药散服联金黄膏外治,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88.89%,由此可见天台乌药散对于治疗外阴疾病临床效果很好。
         四磨汤为理气剂,由人参、槟郎、沉香、乌药组成,具有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之功效,张伟[24]通过对120例肝脾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四磨汤口服液观察组患者在各项不良病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证明由乌药组成的四磨汤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高舒迪[25]同样对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9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其胃排空率、胃动素水平平均高于常规组,证明四磨汤可明显调节胃肠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暖肝煎由当归,乌药,沉香,枸杞子,肉桂,茯苓,小茴香等药物组成。具有补养、散寒、行气之力,多用于肝肾失养,寒滞肝脉等证的治疗。方中乌药作为臣药,可辛温散寒,行气止痛,通过配伍,温补肝肾的同时行气逐寒,标本兼治,使下元得温,祛寒行气,寒凝气滞得以消散。肝脉络阴器,上抵少腹,寒湿内侵,留滞于厥阴肝脉,进而气滞血瘀导致一系列前阴疾病,孙佳成[26]通过以暖肝煎为底方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3例,结果显示治疗20天后症状消失10例,45天后症状消失12例,且2月内随访无复发,证实了由乌药组成的暖肝煎可对肝肾阴寒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李高旗[27]等人应用暖肝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2例,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个月后治疗组轻型无复发,证明暖肝煎对此病有效,直达厥阴肝经行气散寒止痛,行气血。
         百合乌药汤仅由百合乌药组成,百合清热透邪,乌药发挥行气祛寒止痛作用,两药一温一寒,相互配伍,更好行气止痛又不至于药性太过。其辛散,性温,入肺宣通,入脾宽中,有行气散寒止痛之效。罗坚文[28]等人应用百合乌药汤联合平胃散治疗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研究得出B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75.9%,说明本方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同样,刘智衡[29]在应用百合乌药汤联合平胃散之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也是高于对照组的73.53%,且治疗组胃痛、呕吐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研究都可证明百合乌药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庆林,侴桂新,窦昌贵,王峥涛,黄芳.乌药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材材,1997(12):629-631.
[2]李珊,陈文明,欧阳荣.乌药及其炮制品不同提取物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1):1306-1308.)
[3]张剑,罗人仕,杨瑜,刘冰晶.乌药总生物碱抗炎镇痛药理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4):2187-2190.                                      
[4]王婵,戴岳,侴桂新,王长虹,王峥涛.乌药总生物碱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Z1):63-66.                                          
[5]晏润纬,彭小梅.乌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747-2749.    
[6]张天民, 胡珍姣, 欧黎虹, 等.三种中草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1994, 21 .,张杰, 詹炳炎.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5,2(1):31.
[7]张朝凤,孙启时,王峥涛,服部征雄,Tewtrakul Supinya.乌药茎中鞣质类成分及其抗HIV-1整合酶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12):17-20.
[8]晏润纬,彭小梅.乌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747-2749.
[9]晏润纬,花金红.乌药根挥发油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4,38(05):483-487.
[10]顾莉蕴,罗琼,肖梅,吴兴新,何国庆,孙洋,陈婷,徐强.乌药叶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及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06):447-450.
[11]梁向明,周芹,大谷晴久.乌药叶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卫生研究,2006(05):636-638.
[12]刘卫东,温中京,郭伟娣,江月仙.乌药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07):428-429.
[13]陈宇,吴人照,戴关海,郑纯威,杨锋,张文娟,李端杨.乌药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01):64-65.
[14]聂子文,郭建生,陈君,张猛,刘红艳.乌药提取物对胃实寒模型大鼠cAMP,cGMP,GAS,MTL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162-165.
[15]郭建生,聂子文,张猛,等.乌药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56.
[16]好桂新,李庆林,王峥涛,徐国钧,窦昌贵,齐毓青.乌药提取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03):3-5.
[17]朱敏,陆照棠,陆皓开,等.抗溃疡中药的研究〔C〕.第三届中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上海:1996.112.
[18]成诗黔,杨倩.浅谈大黄配乌药〔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0):630.
郭晓秋,李武,王莉萍,何跃.乌药水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18.
[19]胡志明,曾玉芬.天台乌药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05):53-54.
[20]谢永侠,张素梅,王福玲.天台乌药散治疗慢性阑尾炎40例[J].陕西中医,2005(06):515-516.
[21]孔德军.天台乌药散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附睾炎38例[J].现代中医药,2019,39(01):68-69+91.
[22]马立为.天台乌药散口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36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4):169-170.
[23]张伟.四磨汤治疗肝脾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221+225.
[24]高舒迪.四磨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6):63-65.
[25]孙佳成.暖肝煎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3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2(02):39.
[26]李高旗,王俊芳.暖肝煎加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12):687.
[27]罗坚文.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5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92-93.
[28]刘智衡.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8):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