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钙化就是甲状腺癌吗?别慌!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董洪君
[导读] 刘女士是入职不到一年的公司小职员,刚刚过完二十三岁的生日
        董洪君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四川省宜宾市644100

        刘女士是入职不到一年的公司小职员,刚刚过完二十三岁的生日,前几天公司组织体检,刘女士的体检报告下来以后可把她自己吓坏了。原来刘女士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甲状腺右侧叶实性结节伴钙化,小姑娘一看到钙化就慌了,自己回去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钙化和癌症是挂钩的,更是心神不宁。
        和刘女士一样,很多人看到超声报告单上甲状腺结节后边跟了钙化二字都会顿觉如临大敌,误以为甲状腺结节有钙化就基本可以宣判为甲状腺癌,但事实上,钙化并不完全等同于癌症。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甲状腺结节钙化。甲状腺钙化指的是超声下发现的强光点、强光斑或强光环,一般来讲,甲状腺内钙化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与结节伴发。目前临床对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是可将甲状腺结节钙化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甲状腺良性结节钙化,发生原因可能与结节增生过程中出现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影响甲状腺滤泡血运,进一步诱发甲状腺出血、坏死有关,当血肿吸收以后结节则会发生囊性变,最终可形成结节壁钙化以及纤维隔带钙化;二是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发生原因与癌细胞生长速度过快,以致于组织过度增生有关,最终可因钙盐沉积而诱发钙化。
        
        另外甲状腺结节钙化也可根据超声影像下钙化灶的形态和大小分为微小钙化、粗大钙化以及边缘环状钙化三大类型:微小钙化指的是砂粒样或针尖样,直径在两毫米以下的钙化点,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共有特点,但以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可作为特征性表现;粗大钙化指的是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可呈斑片状、斑点状、弧形状,亦可呈现为其他不规则形态的强回声光团,但直径均在两毫米以上;边缘环状钙化指的是蛋壳样钙化或是外周曲线型钙化。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一般来讲,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出现钙化的几率比较小,约为6%--14%,且以粗大钙化为主,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比较低。而甲状腺恶性肿瘤钙化几率约为37%--75.7%,其中微小钙化发生率占比55%--68%,远高于粗大钙化的发生率,与良性病变正相反。

相关调查数据表示,一般甲状腺结节中约有25%的几率出现钙化阴影,而甲状腺癌则有50%--62.5%的几率发生钙化,但并不能因此说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就是甲状腺癌,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大部分伴有甲状腺钙化的结节还是以良性居多。那为什么网上很多资料都表示微小钙化等于甲状腺癌呢?这与甲状腺钙化阴影特点与癌症的分析有关,共有以下几点关系:第一砂粒样钙化几乎是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共有的特点,且可以作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第二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症,其中以滤泡性甲状腺癌占比最高;第三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常常会相混合;第四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灵性肿瘤钙化影响多呈粗大钙化,且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的钙化阴影则浅淡且模糊。故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微小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是要注意,良性结节中也有可能出现微小钙化。与恶性肿瘤相比,良性甲状腺结节或是甲状腺肿发生微小钙化的几率比较低,这种现象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细针穿刺后或是经皮乙醇注射、射频消融术所致,如果患者有穿刺史、治疗史且与以往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后,同一位置显示有典型良性结节即可支持良性诊断。
        
        临床中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良性结节经自发改变后形成了可疑的结节,且超声图像显示为良性等回声甲状腺结节伴有囊性改变,但这位患者两年后再次检查发现良性结节已缩小至六毫米,边缘呈模糊的形态,显示有明显的低回声和微小钙化,但是最初的纯囊性良性结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后,再次检查发现,超声图像显示聚集性钙化伴有声影,由此可见,良性结节中也有出现微小钙化的可能。
        总而言之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都是甲状腺癌,究竟是否为癌症还是要由甲状腺专家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判断。但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强调一句,钙化固然是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想得到准确的判断必须要结合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回声、边界以及血流分布情况等综合分析,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来讲较为客观的结论。
        综上所述,微小钙化和粗大钙化都可作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指标,但是这两种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类型都无法准确的预测癌症的发生,如果你的体检报告中表示你有上述情况,特别是微小钙化,那么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但要注意,即使超声诊断结果表示有微小钙化,也不能将钙化情况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还需要继续评估结节的形态、边界以及血流情况等。但是在此过程中不能够忽视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建议边缘呈片状、团状或弧形的粗大钙化,且结节小于一厘米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每隔半年做一次超声检查。而结节在五厘米以上,伴有微小钙化,且结节发生于甲状腺表面、甲状腺上极背侧或是邻近器官部位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这是最安全的方式。
        以上就是本文的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