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王永军
[导读] 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
        王永军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  以2019年3月—2020年1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我院就诊治疗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统计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中共确诊80例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准确性小于病理学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进行检出,但对于亚厘米级病变患者需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一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动态CT增强扫描;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准确性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出现频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疾病患者于病情早期不存在特异性临床症状,多数患者于病情确诊时,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1]。结直肠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巨大,同时还具有易转移、易复发的疾病特点,肝脏部位属于主要癌转移组织,对病情的治疗会构成明显阻碍。临床上主要通过CT扫描来掌握患者肝转移情况,以进行准确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9年3月—2020年1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以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标准作为纳入标准,以认知异常、沟通困难患者作为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44/41;年龄22~70岁,平均(46.29±5.84)岁。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
  动态CT增强扫描流程:检查体位为仰卧位,扫查方向为由头至脚,管电流扫描参数为250mA,管电压扫描参数为120kV,层距扫描参数为5mm,层厚扫描参数为5mm,图像窗位参数为50HU,图像窗宽参数为250HU,床速参数为5mm/s,扫描时间控制在15s至20s之间,先予以患者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的注射速率为3.0mL/s,于注射后30s、60s及120s时对患者进行全肝扫描,由相应数据处理站负责对图像进行处理,最终诊断结果需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负责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情况  经病理学诊断,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中共确诊80例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情况[n(%)]
         

        
        2.2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准确性小于病理学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
        [n(%)]

        
        3.讨论
        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肝转移病情的掌握对患者治疗的开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指导意义。临床上需选取可靠诊断方式对患者肝转移病情进行诊断,从而方便予以针对性治疗。
        动态CT增强扫描属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主要应用诊断方式之一,该诊断方式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诊断迅速,且价格低廉[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对密度不同的病灶进行检出,可以在图像上展现出明显病灶边界,获取图像多为低密度图像,而患者肝转移组织多存在血供减少情况,由此更容易对其进行检出[3]。但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同样存在局限性,对于亚厘米级肝脏病变患者,该诊断方式无法有效进行检出,需与其他诊断方式联合诊断确诊。在本次研究中经病理学诊断,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中共确诊80例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准确性小于病理学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结直肠癌肝转移,但对部分病症的检出还存在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中应当联合其他诊断方式一同诊断。

        参考文献:
        [1]李京.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31-32.  
        [2]姜海涛,张彦梅,范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25-126.  
        [3]刘宇,胡君.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