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病理。方法:选择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病理情况。结果:在48例患者中,其中腹痛、腹部不适患者20例、所占比为41.67%;贫血患者41例、所占比为85.42%;腹部肿块患者18例、所占比为37.50%;黄疸8例、所占比为16.67%。通过分析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一般以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腺癌一般分布在人体十二指肠区域、恶性淋巴瘤则分布在回肠区域。结论:腺癌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十分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等等。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应用;病理
研究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但是对于该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检查方式,导致误诊率和漏诊率不断增加,而需要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重视,了解病理特点,对提高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次研究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病理进行研究,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的试验对象为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共48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标准;(2)此次研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2)排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以及月经期女性。年龄 21岁~6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1.21±1.27)岁,其中男28例、女20 例。
1.2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各项情况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
分析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t检验,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4.0软件,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在48例患者中,其中腹痛、腹部不适患者20例、所占比为41.67%;贫血患者41例、所占比为85.42%;腹部肿块患者18例、所占比为37.50%;黄疸8例、所占比为16.67%。
2.2分析肿瘤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一般以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腺癌一般分布在人体十二指肠区域、恶性淋巴瘤则分布在回肠区域。见表1所示。
.png)
3.讨论
研究显示,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以原发性小肠肿瘤较为常见,一般以中年人发病为主,该疾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小肠肿瘤一般来自小肠的各个组织,例如结缔组织、上皮、淋巴组织、血管组织、平滑肌、神经组织等等,因此小肠肿瘤可以呈现不同的类型[2]。
小肠肿瘤的恶性、良性发生率不同,良性肿瘤一般以腺瘤和平滑肌瘤为主,部位常常发生在十二指肠、回肠等,而恶性肿瘤一般以腺癌较为常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癌、恶性淋巴瘤等等,常常发生在回肠、十二指肠等部位。在本次研究显示,小肠肿瘤患者伴有隐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部肿块、贫血等临床表现,其中腹痛、贫血较为常见。而根据医学文献报道,小肠肿瘤误诊率较高,可高达70%-90%之间,一般术前确诊率不高,而确诊率较低的因素可能和缺乏特异检查手段和无特效性表现相关。对于该疾病,需要提高诊断率,首选检查方式为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对于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不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小肠的长度较长,X线影容易重叠,从而导致诊断效果不佳。内镜检查为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能对病灶直接观察,从而得到组织学诊断,在诊断上消化道梗阻和黄疸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诊断效果不显著。CT诊断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对小肠肿瘤的邻近组织是否受侵、大小、形态进行观察,从而对肿瘤的良性、恶性进行判断,还能对术前分期、术后有无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在实施CT诊断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服用阳性造影剂,利于患者肠腔充分的扩张,从而显影,一般在扫描前60分钟、扫描前30分钟给予患者口服400毫升-500毫升的泛影葡胺,扫描前10分钟再给予患者口服250毫升,从而利于患者近段小肠和远端的小肠同时进行显影。采用静脉弹丸注射碘离子造影剂,能显示小肠原发病灶特征性改变,对于淋巴结和血管实施鉴别。在可疑病变区域实施薄层扫描技术,能将肠壁的分辨率显著提高[3]。而MRI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但是该项诊断方式在组织对比度、移动伪影上缺乏理想的造影剂,从而导致诊断受到限制。而超声检查由于患者粪便和肠道内气体存在从而受限,但是在患者肠壁增厚过程中,以中央较高回声区域和周围回声区域作为主要的表现,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肿块和网膜。在本次结果中,在48例患者中,其中腹痛、腹部不适患者20例、所占比为41.67%;贫血患者41例、所占比为85.42%;腹部肿块患者18例、所占比为37.50%;黄疸8例、所占比为16.67%。通过分析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一般以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腺癌一般分布在人体十二指肠区域、恶性淋巴瘤则分布在回肠区域。
综上所述,腺癌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十分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临床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红兵, 刘小琨, 温从香,等. MSCT在小肠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 25(01):48-52.
[2]宋鹏, 刘国庆, 吴鹏,等. CT与MR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14):154-170.
[3]吴笋, 王刚, 车江涛,等. 腹部CT扫描联合胃肠道造影诊断小肠恶性肿瘤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0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