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评价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薛小彩
[导读] 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
        薛小彩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时间段: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110例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抽签法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患者5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孕三烯酮片治疗。研究两组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肝功能受损、潮热乏力、不规律阴道出血)等。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82%,显著低于对照组14.55%,(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疗效;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移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病率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其主要表现症状为痛经、月经紊乱、性行为痛等,对患者(以未婚、未孕为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而目前对子宫内膜移位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以及容易导致患者生殖系统感染,对患者将来的受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就可以将米非司酮运用在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当中,有效的缓解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以及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110例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米非司酮运用在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当中的实际作用,详情如下。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2)研究纳入病例均详解护理方案后,自愿参与研究;(3)未见异常生殖道出血、无心脏病以及其他器官疾病。
        排除标准:(1)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患者;(2)综合其他疾病患者。
        (研究时间段: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110例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抽签法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患者5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3岁,中位年龄(34.00±1.02)岁;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者25岁,中位年龄(34.50±1.23)岁。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孕三烯酮片(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效公司;批准文号:H19980020)治疗:口服,12.5mg/次,2次/d,连续服用六个月进行停药观察[1]。
        实验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效公司;批准文号:H10950003)治疗:口服,2.5mg/次,2次/d,连续服用六个月进行停药观察[2]。
3、观察指标
(1)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显效:患者反复疼痛、痛经症状、非经期下腹痛消失,指标正常;有效:患者反复疼痛、痛经、非经期下腹痛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需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反复疼痛、痛经、非经期下腹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肝功能受损、潮热乏力、不规律阴道出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用t、(x±s)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果
1、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讨论
        子宫内膜移位症属于一种雌激素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后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不孕问题,并在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目前对子宫内膜移位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有较大的创伤,和易导致患者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对患者将来的受孕有一定的影响[3]。对此,就可以将米非司酮运用在,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当中,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以及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依据表1、表2当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将米非司酮运用在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当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82%,显低于对照组14.55%,(P<0.05),有效的缓解了恶心、肝功能受损、潮热乏力、不规律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机率,以及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米非司酮运用在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当中,能够有效的缓解包括(恶心、肝功能受损、潮热乏力、不规律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同时还提高了实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晓彬,杨志宏,黄健芳.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6):150-152.
[2]蔡珂.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20,52(3):184-185.
[3]解平.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