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环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二小学 1562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就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学习与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新形势下,教师不需要向学生过多讲解知识,而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实践机会,以促使学生深人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黑板+口头讲解”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迎合小学阶段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因此长期使用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枯燥感与厌烦感,进而导致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试想,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持有较为消极的学习状态时,又何谈获得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呢?
2、教师习惯于知识灌输,导致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获得有效发展
受到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与栓桔,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将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中总结好的知识直接抛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各种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却忽视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学生们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自己并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其势必难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学习型社会。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能够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并能够激活你的思考力。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就一定会去主动思考并探究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理,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的。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爱动的时期,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动画片、小动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当中可以把它们当做教学素材,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疲劳的时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一般会涉及到很多相关实例。
例如,一些品德高尚的先进人物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以播放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的好习惯”时,教师就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简短的动画片插人到微课上,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些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达到教学目的。
2、注重生活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课本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很有难度的。因此,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公交车里不给老人让座,甚至有人抢座、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插队买东西的现实事例无处不在。微课教学方式的实施也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微课的教学资源中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时,该堂课主要讲的是学校里的公共场所不要乱丢纸屑、发作业本时要排队领取、在教室内不要大吵大闹等案例。那么,教师在选择微课时就可以选择一些与道德相关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公共场所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利用微课播放一些正能量的视频等。教师可以在课下留一项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捡起路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也可以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并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3、导入答疑解难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包含一些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理论性、专业性的知识点。在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下,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一定难度,也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生动富于趣味的特点,通过融合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多种功能,生动呈现教学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如,可通过微课手段将原本由教师讲解的内容借助微课视频代讲,或将文本内容变为富有情趣的动画演示等。
例如,“快乐过新年”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现我国各地过新年的不同习俗和特色活动,使学生了解各地在欢度新年时的民俗文化及基本礼仪,并透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微视频中,可设计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作为介绍各地新年文化习俗的形象代言人,并导人相关知识点:各位同学,大家喜欢过年吗?你知道各地过年时都有哪些不同的文化习俗吗?为什么过年时我们每家都要贴春联,春联代表着什么丰富的寓意呢?大家在过年时都会收到红包,你知道这其中的寓意吗?再由卡通代言人配合动画进行生动讲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使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并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教学方式实施创新,从而促使小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群.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18,(21):100.
[2]屈长谊.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活动 体验学习[J].学苑教育,2018,000 (007):P.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