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聚乳酸根管桩修复乳牙残根残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宋传玉
[导读] 当前,在临床中,可吸收根管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宋传玉
        航空总医院  100012
        摘要:当前,在临床中,可吸收根管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乳牙在牙列中的位置得到保存,还可以使正常的乳恒牙替换得到保证,以便将正常的咬合关系建立起来,正常发育颌面部,并对儿童自信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聚乳酸根管桩;乳牙;残根残冠

        在正常形成恒牙列及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牙发挥着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金属预成冠修复、嵌体修复、充填治疗等是乳牙龋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而言,因其乳牙仅存残根残冠,所以通常只能拔除或进行对症治疗[1]。通过对患儿进行保守治疗会对其牙齿的发育和美观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阻碍颌骨的生长发育和恒牙的萌出,从而诱发畸形[2]。所以必须深入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聚乳酸根管桩在临床中逐渐应用开来,本文主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聚乳酸根管桩的性质
        聚乳酸根管桩属于一种高分子、高精度聚合物,其主要原料包括甘蔗淀粉或玉米,水解是其降解的主要途径,需要12至30个月的时间可以在体内完全降解,需要3至4年的时间可以在体内完全降解吸收,或需要更长的时间。在体液环境中其降解主要通过酯键的水解来实现,乳酸是降解的最终产物,同时乳酸向丙酮酸盐转化,再利用三羧酸循环,通过体内新陈代谢将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最后以此形式排出体外[3]。
        体内研究能够对聚乳酸根管桩在体内的降解速度进行预测。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聚乳酸根管桩类材料的强度维持时间和降解速度[4],研究发现[5],其分布情况和分子量的代谢会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材料的储存条件、结晶率、孔隙率及纯度等相关影响也会影响其强度的维持和降解速度。聚乳酸根管桩类材料存在较为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并且其化学及生物降解性能较好,可以控制降解时间,无味无毒,对酸碱的耐受度较高,能够防止病菌侵袭,加工成型后具有更加光滑的表面,相比于较多传统的塑料,它降解生成的性能更加优良,乳牙的生理性吸收和其体内的吸收时间比较接近,同时,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对聚乳酸根管桩这一生物医用材料也十分认可,所以在修复婴幼儿乳牙残根中,作为根管内固定装置,聚乳酸根管桩的应用成为可能。


2聚乳酸根管桩的适应症
        在上下乳前牙残冠或外伤中,聚乳酸根管桩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2至4岁为乳中切牙牙根的稳定时间,而2至5岁为乳侧切牙的稳定时间,所以需要对患儿的适应症严格把握:(1)通过常规根管治疗7天后,如果没有出现根尖异常情况,那么此时可以实施聚乳酸根管桩修复;(2)如果患牙存在较小的牙体残存量,且牙体较短时,在治疗期间,应当尽可能地对牙体组织进行保留,剩余越多的牙体组织,则具有越长的牙根长度,越粗大的根管,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修复效果;(3)如果根管口咬合的比较紧或呈现为喇叭状,那么会对修复效果产生影响[6]。但是,临床需要进行仔细鉴别:单纯实施聚乳酸根管桩降解期间产酸导致的无菌性炎症的发生。
3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
        现阶段在临床中,纤维蛋白粘接剂和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可吸收粘接剂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对于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来说,其是一种化学粘接剂,在醇、水等弱盐基性物质下,它会进行阴离子聚合,使粘接作用瞬间发挥出来。而针对纤维蛋白粘接剂来说,它为一种生物粘接剂,使用过程中可以混合各个组分,在出现凝血时,通过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激活,使纤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此凝块会导致粘合作用发生。相关学者通过将离体牙制作成薄片,然后进行试验,对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7],纤维蛋白粘接剂存在较低的粘接强度,无法使临床使用需求充分满足。
        在聚乳酸根管桩中,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这一可吸收粘接剂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不同部位,其体内降解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来说,还需要深入研究它在牙齿中应用的降解时间。现阶段,临床在粘接固位过程中主要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只是严密的封闭根管口,避免发生感染,而不实施外形修复[8]。同时,玻璃离子水门汀存在一定的水溶性,能够轻度溶解于人工唾液中,0.3%是其溶解率,在粘接15分钟以内,如果没有唾液污染情况出现,那么其降解发生最低,然而现阶段还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玻璃离子的微降解性是否会影响恒牙的正常替换和牙根的吸收。
4结束语
        在口腔医学材料研究领域中,聚乳酸根管桩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突破,在重度婴幼儿龋治疗期间,大多数临床医生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它在治疗乳牙残冠残根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手段。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影响下,它一定会成为功能修复和乳牙形态的关键材料。
参考文献
[1]武焱. 残根残冠老年患者施行两种口腔护理的效果比较[J]. 河北医药,2019,41(24):3828-3831.
[2]王红梅,李湛洁,高志强. 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23):2566-2569.
[3]王春燕,张琨,姜松磊. 聚乳酸根管桩修复乳牙残根残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01):74-77.
[4]胡嘉,刘鹤,蔡晴,邓旭亮. 上颌乳前牙根管形态及根部牙本质力学性能的测定[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04):394-398.
[5]赵哲珊,黄华,邱荣敏,韦克珍,李丽媚.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生物相容性实验[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34(05):463-467.
[6]潘徽,程灿,胡嘉,刘鹤,孙志辉.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06):990-993.
[7]侯玉妹,黄华,周永明. 聚乳酸可吸收薄膜对可吸收螺纹桩封闭性能的微渗漏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10):610-614.
[8]黎淑婷,黄华,周永明. 不同表面处理对聚乳酸可吸收桩与树脂核间粘结性能的影响[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02):9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