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患者的社区治疗及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宋德宽
[导读] 主要对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实施社区治疗方法的对应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宋德宽
        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819
        一、摘要
        主要对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实施社区治疗方法的对应临床效果进行探究。选取近两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人数比为1:1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社区治疗方式,普通组(50例)仅用传统西医方式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显性效果。比对后的数据显示研究组中病人的治疗效果为基本好转、明显好转、一般好转、无效的病人人数分别有33人、12人、3人和2人,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在普通组中病人对应相关治疗结果人数分别为19人、1人、5人和25人,整组治疗有效率不佳,只有50.00%;不难看出研究组实施的治疗方式的效果高于普通组的方式,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治疗前,研究组的病人在实施社区治疗后,自身生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利用社区治疗方式进行肺心病治疗的效果很明显,能够高效缓解病人的症状和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二、引言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发生病变后所引起的心脏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由阻塞性肺气肿所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在23%以上,且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进步较快,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趋于规范化,但大部分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日常治疗认识相对不足,因此导致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这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呼吸功能及心脏功能,进而使患者心理压力剧增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预后效果[2]。如不及时调整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当前阶段,通常采用西药进行此疾病治疗,但临床大量实验证实,部分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影响药效,且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笔者通过选取10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所进行的治疗方法做详细阐述,并统计分析总结,以下是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比较。
三、方法
        1.材料
        通过选取近两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人数比为1:1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普通组(50例)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根据肺心病的判断依据进行选择: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的病史,体格检查可以看到颈静脉有怒张,肺部CT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心脏彩超提示有右心室增大,心电图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3]。此次研究得到院内专家委员会及患者同意,且在同意书上签字。需要排除在研究对象选择之外的有精神障碍及沟通有问题的病人。
        2.诊治方式
        在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社区全科治疗时(1)建立属于患者个人的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随访记录[4]。(2)通过相关健康知识讲座,使患者了解用药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3)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时,首先确定每位患者自身的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逐步调整药物。(4)在医院内部成立一个病友组织适当应用成功典型来教育患者增强患者病情控制效果[5]。(5)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每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同时在对于一些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此来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复。(6)治疗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防止出现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8]。
四、结果
(一)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数据显示研究组中病人的治疗效果为基本好转、明显好转、一般好转、无效的病人人数分别有33人、12人、3人和2人,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在普通组中病人对应相关治疗结果人数分别为19人、1人、5人和25人,整组治疗有效率不佳,只有50.00%;不难看出研究组实施的治疗方式的效果高于普通组的方式,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二)对比组间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的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状况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对比组间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的改善情况(%)
 
五、分析与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变化很快。如果病情无法控制,通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对肺源性心脏病进行全方位护理是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安全康复出院的重要措施[6]。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并且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组织了临床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缺乏适当的医学知识,并且他们对肺源性心脏病的日常治疗知之甚少,导致他们的病情控制不佳,导致心理压力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这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并且必须进行干预。据相关研究显示,根据健康知识问卷中的统计数据,在实施社区治疗后,定期组织疾病预防和控制,患者的健康知识、治疗依从性和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健康档案的创建和管理变得更加有组织。承宏伟[7]曾在研究中明确提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社区治疗和管理对于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康复阶段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并能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
        具有以下优势:(1)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和治疗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通过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2)通过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整合,使管理更具专业性,使管理模式更加专业化;改善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王丽宁[8]也在实验中得到,对肺源性心脏病应用社区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从而得出结论,对肺源性心脏病应用社区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本文作者的实验准确性。
        本文通过在社区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个人健康记录,并定期开展与相关健康知识的讲座,以及建立一个病人之间组织,用成功的模式来教育病人,以提高疾病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应清淡,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中医专科治疗,以此同时还应继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防止抑郁、焦虑等。从而发现,比对后的数据显示研究组中病人的治疗效果为基本好转、明显好转、一般好转、无效的病人人数分别有33人、12人、3人和2人,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在普通组中病人对应相关治疗结果人数分别为19人、1人、5人和25人,整组治疗有效率不佳,只有50.00%;不难看出研究组实施的治疗方式的效果高于普通组的方式,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治疗前,研究组的病人在实施社区治疗后,自身生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利用社区治疗方式进行肺心病治疗的效果很明显,能够高效缓解病人的症状和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文. 慢性肺心病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的研究[J]. 现代养生, 2014(22):123-123.
[2]侯剑波, 柯桂香. 肺源性心脏病社区综合性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005):51-52.
[3]承宏伟.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社区治疗研究56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
[5]淳浩. 从4例肺心病的诊治分析基层医院对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0):166.
[6]王金生,孔涛.肺心病患者的综合性社区干预治疗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4):77-78.
[7]承宏伟.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社区治疗研究56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08):24+26.
[8]王丽宁.社区老年肺心病患者健康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