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精神科三病区237005
摘要:目的 比较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方法 随机选取近一年内我院收治的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依据病情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数字符号测试和倒背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在顺背测试中的差异性较小;两组患者在连线测试方面的得分相似;观察组在WCST测试中的分类数优于对照组,但在错误数和连续错误数两项指标方面少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均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前者的障碍程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均为临床中的常见精神类疾病,而认知功能障碍则是这两种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妄想、幻想和思维障碍等,且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无法独立参与社会生活。为进一步探究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认知功能层面的差异性,我院特开展了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近一年内我院收治的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对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判断标准,且患者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情均相对较为稳定,处于康复期阶段,患者的平均停药时长均超过了30d。为保证本次研究的可靠性,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器质性疾病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未参与认知功能恢复治疗,无视听障碍,无运动系统疾病,无痴呆和健康症状。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在21-56岁,平均年龄为36.51±6.92岁,患者病程为2-16年,平均病程为5.68±2.69年。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在25-57岁,平均年龄为37.11±8.19岁,患者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为6.61±3.41年。
(二)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如下:(1)数字符号评估法。数字符号评估法可以系统判断患者的视觉运动操作能力、联想能力以及精细化操作速度,整个测试时间为90s,总分为9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1](2)视觉再生测试。该测试侧重对患者视觉记忆和短期记忆能力的评估,总分为14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3)数字广度测试。该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瞬时记忆力和注意力,总分为22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4)连线测试法。连线测试共分为A和B两组内容,连线测试法指的是为患者提供诸多的关联线索,让患者进行连线,并对患者的连线准确性和速度进行评估,其主要用于判断协调能力和认知灵活性。(5)WCST。该测试方式主要用于判断患者的抽象思维和执行能力。在测试过程当中,需要向患者提供128张卡片,要求患者依据卡片特性进行分类。测试过程中采取阶段性强化测试,即根据患者的初期测验结果调整分类难度,一般为患者正确分类超过10次以上时,在不给予患者任何指示的情况下对分类标准进行调整,直到患者完成全部128张的卡片的分类后结束,最后对患者的分类总数、错误数和连续错误数进行统计。[2]
二、结果
(一)数字符号和数字广度测试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数字符号测试和倒背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在顺背测试中的差异性较小。具体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png)
(二)连线测试和WCST测试
经对测试结果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连线测试方面的得分相似,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在WCST测试中的分类数优于对照组,但在错误数和连续错误数两项指标方面少于对照组。具体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png)
三、讨论
重性精神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性较大,早期患病后的表现为缺少生活意志、行为怪异和精神异常,后续会逐渐失去基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部分患者会通过暴力行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这不仅会给整个家庭造成直接的生活负担,更会成为威胁社会安全的潜在因素。对于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无论是在治疗期还是康复期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康复期阶段相对较为稳定。临床中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但无法实现完全恢复的效果。[3]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的数字符号测试、倒背测试、WCST测试中的分类数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WCST测试中的错误数和连续错误数高于观察组。这说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受损程度相对较低。分析其原因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双向情感障碍在康复期阶段的病情相对较为稳定,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这也有利于加快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患者在理论上存在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即便无法完全恢复,也能够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失相对较为持久,即便是处于康复期阶段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唐江丽. 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 2016, 48(6):449-451.
[2]沈峰, 曾友娇, 王学林.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7):972-974.
[3]朱玥, 马燕桃, 石川.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3, 46(6):3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