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2期   作者:汪学静 许秀丽 马燕 钱立伟 洪丽 张春秀
[导读] 目的:分析并讨论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汪学静  许秀丽  马燕  钱立伟  洪丽  张春秀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临清    252600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8月~2018年6月诊治的78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选的78例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试验组(n=40例,行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和对照组(n=38例,行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具有确切疗效,能有效减少痉挛的发作次数,且大剂量的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本研究使用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持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泼尼松;托吡酯;婴儿痉挛症;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研究分析

        前言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癫痫脑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婴儿痉挛症的发生往往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等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而且会对其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目前,临床治疗婴儿痉挛症仍以药物方案为主,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国内外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药物。但据罗可人、唐军等学者[2]研究指出,ACTH具有较高的副作用出现率,再加上国内普遍缺药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显著提升患儿的IS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78例婴儿痉挛症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78例IS患儿当做本组课题的研究对象,患儿纳入时间为2015年8月~2018年6月。经随机数字法划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0例,包含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0.4~3岁,平均年龄(1.27±0.42)岁,病程0.2~10个月,平均病程(5.24±1.08)个月;对照组38例,包含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0.3~4岁,平均年龄(1.24±0.39)岁,病程0.1~12个月,平均病程(5.31±1.0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程、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IS的诊断标准[3];②首次诊断及治疗;③患儿监护人对治疗方案、预后及可能存在的毒副反应充分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具备良好的随访依从性。
        病例排除标准:①不伴有高度失律患儿;②入组时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需进行激素干预的免疫性疾病;④对激素、托吡酯应用存在禁忌症;⑤遵医行为差,不能完成治疗方案及复查随访。
1.2方法
        疾病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
        试验组治疗方案:泼尼松治疗的起始剂量为40 mg/d,分4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周后,如患儿无发作,5周内逐渐减停该药物,总疗程为7周;如患儿仍有发作,需加量至60 mg,连续治疗2周,再逐渐减量,总疗程为9周。
        对照组治疗方案:泼尼松治疗的起始剂量为2 mg/kg?d,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周后,如患儿无发作迹象,5周内逐渐减停该药物,总疗程为7周;如患儿仍有发作,激素治疗时间延长2周,再逐渐减量,总疗程为9周。其余用药过程与试验组基本一致。
        激素开始治疗时,2组患儿均应添加托吡酯治疗,该药物的初始服用剂量为1 mg/kg?d,分1~2次口服。依据患儿的疾病治疗情况,2周内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维持剂量为3~5 mg/kg?d。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标准[4]:①显效:经药物治疗后,患儿病情被完全控制,且未见痉挛发作,经脑电图检查,高度失律完全消失;②有效:患儿病情明显缓解,痉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经脑电图检查,患儿清醒期高度失律消失,睡眠期仍可见高度失律图形;③无效:治疗后,患儿的疾病改善状况未达到上述标准。
        (2)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食欲增加、易激惹、库欣综合征、嗜睡、高血压及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试验所得数据时采用 SPSS 23.0 软件,()表示计量资料,并借助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并借助X2进行检验。若P值未超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X2=0.020,P=0.889。
3 讨论
        大剂量泼尼松龙治疗IS的临床疗效与ACTH相近,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再加上价格更加实惠、经济,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类似研究报道仍较少。但经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ACTH,亦或是泼尼松龙,单药治疗IS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症状完全控制率的同时,还会造成较高的疾病复发风险[5]。目前,蒋志平、彭骞等学者[6]在IS治疗中推荐多药联合治疗,希望可以为IS患儿提供更加高效、经济、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
        在本组课题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此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婴儿痉挛症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具有确切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具有确切疗效,在提高痉挛控制率及脑电图高度失律缓解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大剂量的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本研究使用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持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殷,阮毅燕,陈瑜毅, 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16):2031-2034.
[2]罗可人,唐军,母得志.泼尼松龙与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7):656-662.
[3]王红梅,陈春红,王晓慧, 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剂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5):1812-1815.
[4]虎崇康,江逊,张薇.泼尼松龙与促皮质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及对患儿脑电图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6):911-913.
[5]董秦川,马红茹,李冬梅, 等.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复方氨基丁酸维E治疗小儿癫痫部分发作的疗效及神经功能保护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1):141-143,166.
[6]蒋志平,彭骞,罗丹, 等.泼尼松龙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6):634-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