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 甘肃省 临洮县730500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经方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筋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均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筋痹病患者,60例病例均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经方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结果 相比对照组80.0%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7%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3d及7d VAS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筋痹病,可达到较好的缓解肌肉紧张及疏通筋络的作用,有效促进疾病转归,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关键词】 筋痹病;针刺;桂枝加芍药汤 ;效果
筋痹病从中医角度来讲,是筋膜受到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的痹症。筋痹是因为人体空虚,风寒之气乘虚而入,客于筋膜,导致痰湿流注筋脉,气血闭阻所引发的疾病症状。疾病发病时,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1]。筋痹病发病季节多在春季,且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中医对筋痹病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针灸以及中药方剂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次研究以针刺治疗结合经典方剂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筋痹病,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筋痹病患者,60例病例均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4.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60.0±3.8)岁。纳入标准[2]:患者均出现肌肉紧张、酸痛、活动障碍情况以及遇寒后加重,遇暖则舒等症状,符合中医筋痹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机体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者治疗方法不耐受者;不配合治疗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且患者及家属签订入组协议书。分组数据存在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定位患者疼痛处紧张肌肉,按压僵硬及肌张力较高部位,并以拇指指目按揉,寻找“阳性点”,以爪切法定穴。选定穴位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根据进穴深度的判断,选择合适的针灸针,并以爪切进针,直达病变部位。使用拇指按压“阳性点”附近肌肉,在最明显疼痛处进针,沿着结节边缘进针,针体穿透结节。在肌肉最紧张处,以拇指指目拨分肌间隙,选择合适的针灸针,沿着肌间隙走针,穿透紧张肌肉。直刺进入一定深度后,采用小幅度捻转进针方式进针,得气后,以拇指和食指柔和捻转3-5周,保证肌肉缠针,肌肉不动,保持滞针状态。留针30min,出针时,将针反向捻转,并缓慢出针。每天1次,连续治疗7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方药组成:桂枝15g,赤芍、白芍各25g,生姜20g,炙甘草、桃仁、红花各15g,大枣12枚,黄芪、鸡血藤各30g,细辛5g。以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连服7剂。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以治疗结束,患者肌肉紧张、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的机体功能为显效;以患者肌肉紧张、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身体机能明显提升为有效;以上述指标未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比例+有效比例。
1.3.2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缓解情况。以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评分1-10分为无痛至剧痛。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描述定量资料,以t检验;以n(%)描述定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相比对照组80.0%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7%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患者疼痛感缓解情况分析
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d及7d VAS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筋痹病,从中医角度来讲,属于肝伤的一种类型,因疾病好发于春季且肝应于春,主筋、主血,因此认为筋痹为肝伤的表现,以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为发病基础[3]。
中医经典方桂枝加芍药汤主治营卫失和,正邪兼顾且可调节阴阳,同补肝肾,兼具疏肌解表作用,在治疗筋痹病以及痛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药中,桂枝有益气血、温经通阳的功效,可应用于风寒表证的诊疗,有发汗作用。而赤芍及白芍和发挥柔肝止痛及敛阴止汗作用,一寒一温,共用可扶正祛邪、调和营卫。而生姜可发表散寒,稳中止痛,有祛风邪作用。甘草可大会补脾益气作用,并可调和众药。桃仁和红花均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作用,大枣可补血生津,黄芪有补气作用,鸡血藤取其活血补血以及舒筋活络作用,细辛多用于风冷头痛以及风湿痹痛的治疗,有外散风寒及内驱阴寒、止痛之功效。本次研究中,还采用针刺治疗,通过针刺肌肉酸痛及紧张部位,可发挥祛风活络及舒筋止痛的作用,松解肌肉,以缓解风寒入侵导致的肌肉痉挛情况,有效恢复局部经络气血运行,到达治疗筋痹病的效果。针刺联合桂枝加芍药汤共同治疗筋痹病效果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更低,证实了采用针刺结合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筋痹病的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韩玉.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2):203-205.
[2]刘未艾, 岳增辉, 付磊,等. 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3):323-327.
[3]种文强, 张卫华. 针刺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2(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