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厚明
[导读] 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李厚明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       725000

        摘要: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都把体育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分值达到五十分之多。但是目前初中体育工作存在诸多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体育器材严重缺乏;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积极性;教学质量;改革

        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体育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了解体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这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备好课。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和体育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整个教学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然后予以实施。

一、加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的选用经济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竞技运动技术的标准进行教学,这样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的要求学术掌握技术,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无法体会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体育运动,走出校门后,很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毋庸置疑,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下应适当淡化,而非全盘否决,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同一年龄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有的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的想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当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相当多的学生是为了一时的欢乐。

因此,老师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机并重视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加以引导,使其改正错误动机,这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体育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体育课内外教师要诚心与学生相处,细心发觉他们的潜力
        细心,学生中存在一些性格内向和自卑的,这样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要用热烈的教学氛围去感染他们,让他们融入班级大家庭,跟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有积极的变化和好的恢复,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诚心,真诚的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真诚的对待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批评。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老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
三、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然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上课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的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有碍于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是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应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获得的兴趣;通过科学选择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是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未来。只有当初中体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而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淄博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杨雨,杨玉林.??学周刊.?2016(33)
[2]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让后进生找到自我[J]. 颜培华.??考试周刊.?2016(67)
[3]探索体育中考项目教学策略 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第三届研讨活动在宁波市江北区举行[J]. 王承凤.??中国学校体育.?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