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叶春龙
[导读] 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指导意义逐渐
        叶春龙
        浙江省金华市第八中学  321017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指导意义逐渐显现。基于此,本文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核心素养内容对实践过程进行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意义
        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正朝着深度改革的方向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要彻底打破拘泥教材的教育模式,在超越教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美术教育改革创新。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育的核心部分,怎样抓住鉴赏课程教学的有利契机,做好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引导,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成了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现状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在鉴赏高质量美术作品时会发出由衷感叹,对独具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渐而引发个人对美术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促进个人艺术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升华。
        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作品内容,在艺术表达方面各有千秋,涵盖了古今中外极具代表性和鉴赏价值的优秀作品。教师通过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可以引领高中生进入美术世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感悟历史与文明发展。由此观之,美术鉴赏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进步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关注理论与文化知识教育的思想,抓住美术鉴赏教学的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学生未来艺术素质发展的根基。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1.关注美术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艺术语言
        学生学习美术学科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作为强有力的学习根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鉴赏教学更是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也需要由易到难层层积累,而基础知识就是根基。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后,在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时会迅速抓住其中典型的艺术语言,提高对艺术语言的品味和感悟能力。但美术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枯燥难懂,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能力基础的奠定。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时讲究方式方法,通过选取具体的名画作品边讲授基础知识、边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对于提升鉴赏素质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鉴赏教学质量。如,在学习和鉴赏中国画时,教师需要把与中国画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线条、笔墨、留白、透视等讲述得清楚、透彻,才能让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提高。以线条为例,线条是最能快速、灵活捕捉所有物体的一种形象,用线条刻画物体形象是最明确的表达方式之一。中国画中的线条是用毛笔描绘的,更具笔墨趣味。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基础理论,教师可以引入《清明上河图》这一名画,在讲述线条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观察这幅名画线条的虚实对比、粗细变化等,深入理解线条相关的基础知识。
2.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能力是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内容,实际上是一种对美术作品与现实审美对象形成感知、鉴别、评判、表达等的能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降低美术鉴赏教学的难度,教师要改进教育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与空间。如果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会让学生丧失鉴赏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如,在教学《走进具象艺术》一课时,为了完成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设置自主探究任务:鉴赏《蒙娜丽莎》
《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两
幅作品的创作者、创作时间、创作手段、艺术内容与形式、创作背景等知识。学生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完成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果的汇总,并在系统的自主鉴赏活动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鉴赏美术作品一定要深入,不可以单一停留在视觉方面,只有抓住了作品的核心内涵,才算是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深入判断,研究作品与文化、自然、生活、民族等方面的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因为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生活在特定时空,拥有其独特性的思想态度和审美倾向,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解决作品鉴赏中的难题,需要把画家的艺术语言与选用的艺术手法研究作为根本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文化理解能力。为了引领学生讨论的方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问题,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讨论、总结鉴赏成果。如,在鉴赏《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讨论题:为什么会把这幅作品列入我国十大传世名画;创作者使用了怎样的绘画手法;创作者的动机是什么;创作者是否只是想要表现繁华的北宋汴梁, 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意图。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 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升华学科核心素养
        如今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教育部门逐步增加了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力度,并不断深化教育手段改革,探寻符合高中生美术学习特征、有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鉴赏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为美术鉴赏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了良好条件,也避免了美术鉴赏教学脱离社会。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这一目标,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经典美术作品直观、动态化地呈现出来,增强美术艺术呈现的效果,降低抽象艺术鉴赏的难度。如,在《古代园林艺术》一课的鉴赏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园林艺术风格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园林,让学生分析、总结它们的艺术风格,领略古人的聪明才智,化抽象为具体,把握我国古代园林的艺术层次与境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美术是高中阶段人文学科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闪耀着人文精神,而美术鉴赏的整个过程更是带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担当着培育学生素质素养的任务。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担负起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职责,发挥鉴赏课程的教育功能,除了关注学生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要提高教育层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和创新教学手段,把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核心教育任务,发挥鉴赏教学的效能,夯实学生的成长根基。
参考文献:
[1]郭海岩,郭晓东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4): 74-75.
[2]陈吉橡 .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2019(06):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