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与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桐娟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
        刘桐娟
        天津市静海实验中学 3016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种课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意义。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和达到的效果。
        【关键字】:听说课  读写课  教学模式
        依据新课改,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而英语教学包括最基本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的有限的时间中,要想把四种技能都面面俱到涉及到,难免只是“蜻蜓点水”,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也有更大的难度。为了化难为易,既体现英语教学的特色,又能有重点、高效地训练学生基本英语技能,现就初中英语的听说课和读写课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初中英语课堂,设计听说课和读写课模式的必要性
        (一)确定了所教授的课型,便于教师高效驾驭课堂
        1.教师能更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为了更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所教授的课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听说课和读写课各有教学技能训练的侧重,确定了教学课型,也就明确了教学目标。而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点就是确定教学目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为了要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组织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都依据教学目标设定的。我们定位教学目标是课堂的“航标”,那么明确课型就是课堂高效教学的“指路明灯”。
        2.教师能更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
        因为听说课和读写课的侧重的教学技能的重难点是完全不同的。以听说课为例,英语“听”的教学侧重技能细分包括:听音辨意;听单词重读、非重读;听句理解,听句子的语音、语流、语调;听意群,断句等等。与听相对应的是说,只有听准确了,才能在模仿说时,说准确,说的语音、语调、语流才无误。并且学语言,只有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断的重复,才能巩固听到学到的英语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听说课中侧重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读写课教学策略与方法自然不同于听说课。因此只有明确了不同课型,才能更合理有效的运用教学法或教学策略。
        (二)明确了要学习的课型,便于学生专注于某种技能的训练
        因为听说课和读写课的英语技能训练侧重的点不同,学生专注性更容易把握。以读写课为例,教师在读写课型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各项阅读技能;如:略读(skimming);细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观点和事实;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细节重点;理解文章结构和作者意图。关于写的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简单地句型改写;同意句改写; 词替换;选文章中一段,进行挖空,并给出首字母提示;能简单地写出文章的段意;或缩写文章等等。这样,每节课,学生们的拼写能力;准确完成句型转换题,综合填空题及完形填空题的能力都会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首先明确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语篇的关键信息、甄别特别的信息和细节,甚至领会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识别一系列信息的内在联系等的能力。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得体与连贯的口头交际能力。那么在听说课课堂教学中,就是把听与说结合起来,贯穿课堂的主线就是听说。其中涉及到师生合作——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老师听:生生合作——学生说,学生听。
        (二)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 上听说课,课前进行英语演讲(大约2分钟)
          课前英语演讲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演讲的同学通过讲述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来练习说的能力,并为听的同学们准备好问题;听的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既要听懂演讲内容回答问题,也要挑出该演讲同学的是否存在错误发音,错在哪里,如何改,并且是人人参与,轮换演讲。这样,学生们在课前就做了英语听说的“热身”,也能明确即将上的课是听说课。
        2.反馈预习环节:
        针对预习提纲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对单词的听、说、读、写进行反馈,为句型、对话、语法等项目学习扫清障碍,必要时,进一步讲解记忆单词和音标的方法。
        3学习模仿环节:
        自读——合书跟读——同桌同学对话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独得过程中充分感知语言材料。
        4.问答精讲环节:
        学生在熟知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预习中的遇到的难点、疑点向全班同学及老师发问(最好是用英语问),在同学的回答中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正确点评,准确补充,适时的引导。
        5.应用创编环节:
        鼓励学生在探索问题结束后,进行对语言材料的复述或对话,最后达到运用新学语言材料,结合已有的知识、语言应用基础,力争全班同学在5——7分钟内能创编出有亮点的有实际意义的情景对话。
        6.成果展示环节: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体验创编对话的成功感。
        7.整理巩固,拓展延伸环节:
        为弥补课上学生写得少的不足,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归纳,而进入整理笔记阶段。为达到巩固作用,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学习动态中进入冷静思索、运用阶段。设立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深度、有广度的拓展思维的练习题,如:课文挖空练习,根据首字母填词等。
        三、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首先明确读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我们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读写任务,掌握一定的读写技巧,提高读写的能力。关于写,能正确拼写四会词汇,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句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读写课的目标设计,要以读促写,以写查读为出发点进行。
        学生在阅读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阅读能力。课堂教学的任务是通过选择和提供阅读材料,安排教学环节,有步骤、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认知和输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更高的要求在于阅读后的语言输出,能简单的缩写课文等,最终落在笔头的写上。
        一般来说,对读写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的环节,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从学生学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用或选用这三个环节。
        (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 读写课课前读或写英语小短文 (大约2分钟)
        英语短文设计,首先要与所教授新课的内容有联系,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也可以是学生编写的或摘选的。另外内容最好是有幽默感的,或存在悬疑的,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要简单易懂,问题设计两三个为宜,使学生在有限的二分钟内能完成。同听说课一样,学生们在课前就做了小读写的“热身”,也能明确即将上的课是读写课。
        2.反馈预习环节:
        读写课的课前预习同于听说课的课前预习以外,还要搜集查阅与读写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
        3.Pre-reading stage:
        要求学生先带着问题预测课文内容,或用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音像进行激趣导入。
        4.While-reading stage:
        1) 速读课文,猜测、捕捉课文中心,或主要大意。通过速读,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解决    What main idea did you get in the text?等类似问题。
        2) 朗读课文,或听读课文,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进行粗浅理解,根据课文上下文猜测词义,达到对课文整体感知。在自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单词意义的能力。
        3) 默读全文,进行深入理解,抓具体的信息。培养学生养成看“意群”的好习惯,不能逐字逐句地去读,因为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意群中意思并不相同,死抠单个词的单一词义会阻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又可能降低读写效果。
        深入理解全文之后,教师要适时试地呈递进式的教会学生理解和化解生词、难词的几种方法:
        ① 用构词法(合成、派生、转化)来识别生词,了解加前缀往往改变词义,加后缀往往改变词性。
        ② 教会学生正确判断某些多意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如:like作行为动词是“喜欢”,作介词是“象…一样”;get的多种意义:“get to school:到达”,“get older:变得”,“get some apples for me:买”等。
        ③非句首的大写词语往往是专用词(如人名、地名等)还可运用上下文猜测新词语的含义,
        ④ 甚至可以忽略某些不影响自己读写的陌生词汇。
        4) 分段朗读,理解复述。把握文章分层划段,找出主题句,围绕主题句进行复述。最后,讨论并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并能简单评价课文内容。
        (四)Post-reading stage:
        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表达读写内容,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乐于表现的愿望来完成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1.展开口语讨论:让学生从多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以便达到语言换语言,思维互促进的目的。
        2.角色表演:根据课文内容或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从不同角色来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及思想,在角色表演中体会语交流的真正意义言,也便于促进换位思考。
        3.缩写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有所侧重的进行课文缩写,既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也实现了再次对课文主体内容梳理总结的效果。
        4.评论课文:此设计可以采取辩论方式展开,不但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而且锻炼他们的逆向思维,求异心理的发展。
        5.续写课文: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不但练笔,而且激活思维,给予学生无限发展的语言空间,及创造想象空间。
        6.改写课文:此设计可以给学生更自由个人观点的表述,即使是用简单的同义词或同义句,也是已有语言和新学语言再现和联系,达到运用的目的。
        四、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明确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听说课堂上没有读,没有写。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补充,彼此各有侧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果把听说课和读写课比喻成一道菜的话,那么听说课上当然可加入适量的读写作为“盐”,使听说课更“可口”;读写课上也要有听和说做“调料”,才更美味。
        (二)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明确听说课和读写课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明确了课型教学目标,教师能高效指挥,学生能轻松驾驭。在这种听说课与读写课相互交替的英语学习中,听懂了,说对了,也就会写了;读懂了,还要写出来,顺便把单词句法都练了。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于每个学生在课堂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肖霞兰 徐 晓:“利用课文素材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英语辅导报(教师版)》
    王建莉:“精心设计读写课的三个阶段 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理解能力”,《英语辅导报(教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