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晓佳
浦江县金融希望小学 浙江省 金华市
【摘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上开始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读写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在思维品质视域下,如何利用有效策略和活动去培养学生思维上的逻辑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维品质 读写课堂 思维活动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它通常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而读写课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融合了词汇、句型和语篇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将以PEP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中的读写课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有效策略和活动让学生在读写课堂中培养思维上的逻辑性、深刻性、创造性和评判性。
一、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写课教学策略
(一)从文本解构入手,变“混乱”为“清晰”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读写文本具有明确的逻辑线索。教师解读这些文本时,要以时间顺序、故事要素等线索为教学的串联点,将文本解构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条例清晰的学习内容加以呈现,在提问、讨论、小组学习等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厘清线索,培养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认知能力。
例如,五下Unit2的读写课Robin likes them all以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的时间线索编排;五下Unit3的读写课English Party以when、where、what的文本要素编排;五下Unit4的读写课Two new kittens除了以日记形式的时间线索外,还有小猫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变化线索。笔者在设计这堂课时以date、age、characteristic、ability为文本要素,在表格中引导学生依据要素获取日记中的相关信息。关于age这栏,文本中只有第二则日记中出现了“6 days”的文字,其他三则日记没有直接表述。这需要我们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观察日期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算,学生就能找到其他几则日记中隐含的age。
(二)从关键信息入手,变“表面”为“深刻”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看待问题的思维往往停留在表面,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因此,教师在读写课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关键词、图片、板书等关键信息帮助他们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五上Unit3的读写课Robin will cook today时,我们通过填写表格的活动,让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在分析比较中了解Wu Yifan 和grandpa都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求同排异,寻找到Robin做chicken ice cream的原因。然后通过“Do you like chicken ice cream?”的提问,让学生描述自身感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和相关事实作出合理的探讨,进而引发自身深度思考,继而理解Robin作为机器人思维的机械性和滑稽所在。
(三)从想象启发入手,变“机械”为“创造”
在读写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主题,结合文本特点,设计读前联想、读中推测、读后续编或创编故事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五上Unit1的读写课Meet Robin!时,在拓展环节设计了让学生画出属于自己的robot,并用相应的语言描述它的活动。在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并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并用相应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机器人,激发了其创造性思维。
(四)从巧妙设问入手,变“固定”为“批判”
在设计读写课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推理和质疑,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五下Unit6的读写课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时,呈现出各类robot的相关信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Which robot does Robin like best? Why?”来引导学生思考Robin最喜欢哪个机器人并尝试阐述原因。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信息和读图找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Robin最喜欢加拿大的机器人因为他对加拿大机器人的作品画评价是“It’s lovely.”;有的学生说Robin最喜欢中国机器人因为他说“You’re so cool.”,而且他还让中国机器人教他功夫。总之,这些开放性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带着问题充分挖掘和分析文本时,他们会思考、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继而根据自身观点作出个性化的回答,最终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芳,《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课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
【2】孙慧翠,《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四举措》,基础教育,2019。
【3】周春燕,《巧妙设计板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小学英语教与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