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细玉
蕉岭县友邦小学,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这就往往会致使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泛泛,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为小学生数学学科长远发展和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长远计,切实进行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的思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数学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应用
1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往往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一般的知识讲解中,局限于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和习题,这样的数学教学固然能够帮助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必要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但就长远发展来看,这会导致小学生发展的局限性。加强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恰好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失。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涉及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对课本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有所涵盖。基于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感和实践度。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就数学知识和相关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彼此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深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得以有效建立起来。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发展可期可待。
2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创建数学情境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虽然,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数学思维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这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增加自信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中,作为数学学习的传递。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节“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课本中的例题有较强的数据性,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太贴合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每个人家里每月的用电量,自己每月的用水量,我们每月会使用掉多少水性笔等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并画出自己的折线图,发表看法。这样的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3]
2.2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策略的创建者和实施者,也是数学知识的传播者,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与努力。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弊端,深刻认识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性格差异,积极创建新型的、适合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想法,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养成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2.3在作业中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作业既是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又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这一教学手段,在做与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做中思、学中做。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这样一道趣味化的作业 :第一,就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就家庭中面粉的营养成分含量展开统计调查。
通过作业的完善使得学生得到学习动力的提升,在实践作业的落实中使得学生得到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优化作业设置,又可以实现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强化。
2.4在互动中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对于教学而言,是教师、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通过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得到数学学习动力的提升,那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为让学生得到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局面。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教学时,教师可以就校园美景图进行拍摄,然后对同一张照片进行一定比例的裁剪,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在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理解中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所看到过的比例有哪些,在数学抽象知识的建立中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以课堂小老师的身份展开知识讲解,让学生进行评价,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倾听互动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提升。
2.5在课堂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场所,这也就说明,当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实现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冰箱、纸箱、魔方、铅笔盒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剪刀,让学生就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立体图形进行搭建,在切身的动手操作体验中,使得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一个精准的认识,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又可以活化学生的思维建设,从而便于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V=a b h,V=a 有一个清楚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在民主化的管理中得到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乐学数学、好学数学。[1]
2.6进行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进行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其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配合,因此,要切实做好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工作单单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也十分重要。[2]故而,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这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具体说来,数学教师一方面可以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一言堂,转而积极运用互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和频率,使师生在不断的知识互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安排一些同数学教学相关的趣味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其中,进而降低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比如,数学教师在进行“年、月、日”的内容教学时,就可以组织趣味日历制作的活动,师生在手工活动中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感受时间的宝贵和易逝,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更能够让学生放下防备和对教师的误解。这对于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不可谓不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不仅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也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竭力做好上述工作,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团团.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深思[J].内蒙古教育,2019(36):122-123.
[2]王玉琴.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156.
[3]邱颖飞.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方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76.
[4]宋利军.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