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陈怀新
[导读] :自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主题,在培育新价值观方面,生态道德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树立高尚理念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陈怀新
        甘肃省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734300
        摘要:自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主题,在培育新价值观方面,生态道德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树立高尚理念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简述生态道德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道德教育
        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深,生态道德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生态环境保护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一次活动,而是变成人类的必修课、人类的日常行为准则。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态道德教育,需要从语文学科教学角度入手,挖掘教学素材,充实学科教育,给生态道德教育的落实提供丰沃的土壤。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
        1.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识字读句,正所谓“文非道不生”,我国传统文化与文字的结合是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关于自然万物的素材非常多,我国历来就有歌颂自然、赏春颂景的审美偏好,无数的古诗绝句和散文美文都涵盖其中,小学语文科目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在培育学生道德情操方面有必要的职责和有利的条件。
        2.天然契合
        小学语文阅教学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可行的途径,同时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形成也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挖掘更加丰富的素材,发挥出学科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情操。
        3.知行合一
        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引导和教学,更加需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能够切实履行生态道德责任,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相契合,在语文学科的延伸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再现大自然之美,强化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意识教育
        小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正处在启蒙阶段,生态道德教育适逢其会。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自然,领会自然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其欣赏自然美景,品味四季蕴味,感受自然規律,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部统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大自然画卷,一个个可爱有趣的动物世界,一幅幅厚重典雅的人文景观。

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耕式”挖掘,“活动式”教育,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的壮丽、山河的秀美,从而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并构建起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初步认知,让其产生敬重自然、呵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德育意识。
        2.运用反面实例对学生进行悲天悯人的生态忧患意识教育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意识教育之外,还需利用课堂内外的反面实例对学生进行生态忧患意识教育。当今世界,大气污染、森林破环、物种灭绝、绿洲消失、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无不在向世人敲响警钟。向学生展示身旁这些反面实例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警醒,让学生感知危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再不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保护自然,最终毁灭的是美丽的家园,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使其自觉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行动中去。
        比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有一段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语段。为了让学生更清醒的认识地球遭受破坏后的千疮百孔,我精心录制了一段微视频,展示污水横流的大地,雾霾笼罩的城市,满目疮痍的森林等触目惊心的画面,再配上震撼的音乐,教师的旁白。这堂课,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情感上的刺激,从而让学生明白:破环地球就是毁灭家园,摧毁了万物就是断送了未来……生态忧患意识悠然产生。
        三、借助活动开展人人有责的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小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是践行生态文明的原动力。只有我们播散下生态责任的种子,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态文明之花才能遍地开花,结出硕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内外依托教材,借助活动,落实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
        如,在《失踪的森林王国》的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实地调查山林毁坏、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懂得只有我们守护自然,才能使大树茁壮成长,才能感受到树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再如我们还可以借助每年的“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生态德育教育日活动,以保护身旁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举办有关“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从打造“生态校园,绿色尚德”入手,在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氛围中强化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依靠课堂,渗透、拓展、延伸生态文明知识,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知、领会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并唤醒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使践行生态文明之风,蔚然成形。
        参考文献:
        [1]卞海林.生态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渗透与实施[J].新课程导学,2015(7):46.
        [2]臧吉瑜.关于小学语文生态道德课程开发的思考[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6(Z1):50-51.
作者介绍:陈怀新(1967~08)中学高级、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工作单位: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注:基金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GS[2019]GHB0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