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施工中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苏嘉卓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其方方面面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身份证号码:23010719840110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其方方面面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成为了开展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项目进度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三大目标之一,一直深受业界人士的重点关注,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像而耽误施工进度。因此,如何有效地在装配式建筑中开展项目进度管理,规避建筑施工中的进度风险,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成为当前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就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装配式建筑
        引言
        通过对目前已经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工程进行调查,大部分装配式建筑并未将其加快施工进度、有效缩短工期的优点体现出来,并且较少有文献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1装配式建筑进度影响因素识别
        (1)在项目建设前期,开发商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了解和认可会影响到项目的整体决策。当前,由于认识不足以及环境的制约影响开发商建筑模式的选择。(2)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推广阶段、技术不成熟。缺少统一的设计标准,缺少相应的部件设计规范,会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的进度受到影响。PC构件的设计阶段主要有三个步骤: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对项目的影响因素是较大的。例如,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PC结构构件的制作需要在出装修图之后才能进行深化设计。普通的预制楼梯和结合板不会影响工期,但是较大的竖向构件对工期的影响较大。(3)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构件的质量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但是构件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在生产任务较高的情况下,构件生产效率较难得到保证。(4)PC运输阶段由于PC构件厂辐射范围有限,且运输较大物资速度较慢,还要避免磕碰事件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进度。(5)在施工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吊装,吊机的布设以及PC构件的存储位置都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如何合理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6)预制叠合板外伸底筋与梁主体上部钢筋在吊运安装时有冲突。梁筋绑扎完成并下沉至一定高度后开始吊装叠合板,由于叠合板四周预留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必须伸入梁内锚固10cm,而四周的梁钢筋给叠合板下放安装预留的空间仅够将叠合板放置其中。因此,在叠合板下放过程中其四周的预留钢筋会与梁面筋发生碰撞,导致叠合板无法跟下部的模板贴合。现场常用的做法是将叠合板吊运至安装区域并调整好方向,将四周的预留钢筋用工具向上掰约50°,待叠合板完全下沉后,再用塔吊将周边下沉的梁筋吊起一定的高度,直至能够将预留的叠合板钢筋深入梁面一排筋或二排筋以下,接着将预留的锚固筋逐根掰直。
        2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的应用
        2.1构件安装风险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通过塔吊及拼接构件将其组装起来,在此过程中,现浇速度、安装速度、施工的无缝对接、安装合格率都会直接影响构件安装。而施工无缝对接即两两相互安装构件信息准确对照、构件库存及时补给、各个工序之间条条有序、塔吊和员工完美对接。同时构件安装时间和预留时间影响安装速度。当一层构件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楼板及缝隙进行浇筑。安装合格率即符合安装条件构件和总构件的比值。
        2.2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作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后续施工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规划设计阶段,可利用BIM及时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立体建模,进行相关的碰撞检测和施工模拟,对不同的构件进行碰撞并且对吊装进行动态模拟,保证后续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

同时,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制定出多种方案,并就方案进行模拟,判断方案是否可行,并且对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项目进度管理的效率。
        2.3对于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装配式施工
        在前期阶段的施工现场总平布置时需综合考虑材料设备与混凝土构件的堆放区域,同时总包单位要与预制构件供应商联合计划合理的构件排产和进场时间,避免现场施工冲突。由于每一标准层的预制构件数量较多,构件存放占用面积大,且不宜多层叠加以免破坏底层构件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在总平面布置时应考虑后期预制构件进场的临时堆放区域。若工程现场施工区域有限,在合理规划并清理出临时堆放点的同时,总包单位还需与构件生产单位确定预制构件排产和进场的时间,以便安排后续塔吊施工的作业计划,确保能尽快安装到达现场的预制构件或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堆放地点,避免长时间停留现场,阻碍其他建筑材料的进场堆放。关于预制叠合板构件进场堆放顺序问题,相关人员要在叠合板出厂装车时根据楼面布局和载具长度综合考虑叠放顺序,将同一批次运输的叠合板按照标准层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顺序装车。这样在后期塔吊吊运叠合板施工时,可先将标准层的一半叠合板吊装完成,与板面钢筋绑扎工序形成流水作业。
        2.4运输储存阶段
        在完成预制构件生产后,需要对构件进行合理地运输和储存。出厂时,可利用读写器对构件进行批量扫描,将构件的信息直接录入到BIM数据库之中,从而能够及时掌握构件的批次、数量、规格以及生产时间、出厂时间等。在对构件进行运输时,可根据模拟的吊装顺序来进行安排,并且借助BIM技术对大构件的装卸进行模拟,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对构件造成损坏,也避免了在施工现场检查时的难度,缩短了整体施工进度。进行构件装车时,需要对运输车辆安装标签,将所运输构件的名称、数量、种类、厂家等信息录入进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对车辆进行准确定位。运输之前对车辆形式的路线进行优化,制定出最佳的行驶路线,实施的跟踪物流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延误及时预警。这样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运输过程的时间,并且降低了成本。
        2.5改进叠合板施工流程
        由于工程的结构楼板厚度较大,所设计的框架梁截面高度较高,且两侧加设有比较多的构造钢筋的梁以及对应的拉结筋,按照其他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先将板吊装完后再绑扎梁面筋的做法在该类型工程中的可行性不高。经与技术人员开会研究讨论,该项目管理人员可采取以下改进的叠合板施工流程做法:梁板底模安装→梁筋绑扎→梁筋下沉至距梁底模大约10cm高度并用方木暂时支撑→吊装已事先弯折四周钢筋的叠合板→逐根调直预留钢筋→将一次性梁完全下沉→水电预埋→板负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经过现场测试,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提高叠合板吊装的效率(对比原来的方法,在安装时间上约减少了40%),同时避免了梁面纵筋因频繁撬动而产生大量弯曲的现象,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后期钢筋队组返工的工作量。但该方法仍需要将叠合板四周底筋反复弯折,对板体的完整性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结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将项目进度管理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有效实现了对建筑整体生命周期进度的控制,保证了规划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运输储存阶段、现场装配阶段以及运营维修阶段的施工进度,提高了项目进度管理的效率,对装配式建筑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奎霖.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J].中华建设,2020(2):74-75.
        [2]杜建峰.关键链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酒城教育,2019(2):102-106.
        [3]李建华,李银梅,李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