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传播价值研究 ——以宝鸡蟠龙文化广场雕塑公园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莎莎
[导读]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雕塑艺术作品在城市空间中大量涌现, 成为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和标识,城市雕塑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也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价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雕塑艺术作品在城市空间中大量涌现, 成为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和标识,城市雕塑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也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陕西宝鸡蟠龙广场雕塑公园为例,从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中的丝路文化传播价值、丝路历史传播价值、丝路艺术传播价值和丝路精神传播价值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和传播中,雕塑艺术无疑具有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雕塑、传播价值、丝路文化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雕塑公园和城市雕塑的建设对于传播丝路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陕西省提出建设丝路文化高地,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宝鸡蟠龙文化广场雕塑公园是2016年落成的西北最大的周秦汉唐文化主题公园,雕塑公园位于宝鸡蟠龙新区蟠龙牌楼以北,由12根文化柱和34组体现周秦汉唐文化的雕塑艺术作品构成。建成后的公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极大传播了陕西作为周秦汉唐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典范,以丰富多彩的雕塑艺术传播丝路文化、丝路历史、丝路艺术和丝路精神。
        一、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丝路文化传播价值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中愈来愈重视文化建设,城市雕塑作为文化传播最直接、最客观的展示载体,对提升城市文化和国际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传播城市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蟠龙广场公园中园区内的12根文化柱如《太白积雪》、《凤鸣岐山》、《景福龙门》、《法门佛光》,以浮雕技法镌刻了宝鸡这座城市美丽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使前来参观的游客第一时间领略这座城市的风光,在人们心中留下对于这座城市大致而完整的印象,形象地展现了宝鸡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风貌。
        公园中的圆雕如《周公制礼》、《燕汲望鲁》、《张载立学》、《欧阳询书碑》、《李淳风通达天人》等作品,以略大于真人大小的尺寸塑造了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过的文化名人,其中《张载立学》将圆雕人物和以浮雕手法创作的横渠书院的大门剪影结合起来,以“半开”的一扇门连同古今,诠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一个古往今来的治学理念,深具文化内涵。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雕塑艺术在反映丝路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凝固的艺术矗立于户外,它自身所塑造的丝路文化中的人物和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丝路文化内涵,为各国人民在文化互通中起到心灵共通的传播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形成更有利于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乃至走向世界的文化氛围。雕塑艺术所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无需使用语言,便能让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人们轻而易举体验到中国丝路文化的感染力,城市雕塑以立体生动的造型语言,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丝路历史传播价值
        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这条路线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中所承载的历史典故和动人故事不在少数。
        蟠龙文化广场雕塑公园中有许多作品表现了历史典故,如《非子立秦》、《穆公称霸》、《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其中《非子立秦》塑造了手牵悍马的非子形象。非子是秦国的开国的始封君,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雕塑以浑厚的艺术语言塑造了秦人先祖及秦地之马雄健的气质,使受众通过雕塑形象地了解秦国历史。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以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乘坐马车度陈仓的圆雕和其后的表现栈道的险峻山脉构成,展示了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的历史典故。雕塑以历史事件为原型,无论是人物的服饰还是车马的造型方面,都以汉初历史为依据,尤其是马车的造型参考汉代画像砖中的艺术形象,真实地还原历史典故的精髓。
        雕塑艺术在挖掘丝路文化、塑造丝路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历史事件的塑造和表现有助于人们形象地、直观地了解丝路起点的历史。
        三、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丝路艺术传播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艺术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影响越来越广。在推进“一带一路”丝路文化高地建设中,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交往。
        雕塑《李柏作槲叶书》表现的是清初文人李柏用槲叶书写诗文的场景。李柏是关中大儒,一生拒绝入仕为官。他的槲叶诗文,被康熙皇帝下诏精装成册,并御笔亲提书名《槲叶集》。雕塑以艺术的夸张手法,将槲叶的造型放大化,置于李柏身旁,不仅能够点明主题,且使人从视觉上感受到槲叶书的独特艺术性,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到中国文人的文化品格和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艺术交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从而才能更好地加强各国合作,雕塑作为一种有力的艺术形式,对丝路文化的宣传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蟠龙广场雕塑公园常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用雕塑向人们展示这一地域的文化、历史和艺术,被外国友人亲切称为中国的“奥斯陆公园”。
        四、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丝路精神传播价值
        今天我们以雕塑艺术展现古代丝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时,不难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它们犹如一座座丰碑,向我们叙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英勇智慧的精神,这种精神演化为丝路土地上永不磨灭的价值,以艺术的形式进行着不朽的传播。
        《吴玠抗金大散关》表现的是北宋抗金名将吴玠,塑造他威立于大散关之前,阻御敌人的英雄气概,弘扬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班门英烈》雕塑以撰写有“班门英烈”的牌坊,将四位班家文宣武成,满门英烈贯穿在一起。班彪著《汉书》未成,子女固,昭,继志成书,创“包举一代"断代史体例。次子超,投笔从戎,为西域长史,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勇,大破匈奴,超子勇续镇西域。班氏一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极其爱国的情怀,这种精神贡献和精神价值在今天的丝路文化建设中尤为值得弘扬。
        宝鸡蟠龙文化广场的雕塑艺术作品,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起到文化传播价值、历史传播价值、艺术传播价值和精神传播价值,雕塑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丝路文化高地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追赶超越的丝路精神的反映。雕塑作为三维立体造型艺术,在城市文化传播价值中,具有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优势。【1】在高速城市建设中,物质和经济建设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目标,文化艺术建设应为城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和传播中,雕塑艺术无疑具有突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城市雕塑传播文化的时代价值.蔺宝钢.[J].云南艺术学报.2018(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院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雕塑艺术在丝路文化高地构建中的传播价值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9KY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