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妲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互联网+教育”的提出推动教育领域的大变革,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日益普及,为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便捷,线上线下课堂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线上教学的普及率,作者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针对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 教学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戴维·梅瑞尔(David Merrill),教育家、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认为:“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现代教学环境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日益普及推动教育领域的大变革,为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便捷,使线上线下课堂能深度融合。本文就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高职医药类《基础化学》课程的“稀溶液的依数性”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探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进行信息化设计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基础化学》是我校药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大一新生一入学就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理实并重,理论部分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特别是反应机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实验部分技能点多,技术性和规范度要求较高,学生学习难度普遍较大。随着高职招生模式的多元化,生源数量和质量均发生变化,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和参差不齐现象更加明显,有限的课堂容量、学生欠缺的化学信息储备量、外界干扰日渐加剧的学习环境与课程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难题,只有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取知识成为现实。因此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尝试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二、在学习通平台建课,建立大数据的课程资源体系,满足生源不同层次和化学基础差异化需求。
在学习通建课,发布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随堂测验、讨论、课后作业、媒体资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建成相对完整的在线教学内容体系,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也为课程教学提供良好保障,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有效解决不同基础、不同生源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实施过程与意图
(一)课前任务
以宿舍为单位分组,并给学生布置两方面的课前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在宿舍亲手做两个试验:(1)在透明的塑料盒里放进两杯一样体积的水和糖水,盖上盖子密封,几个小时后观察一次,观察两天后去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讨论。(2)把一块冰放在273K的水中,另一块放在273K的盐水中,观察,各有什么现象?去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讨论。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进学习通班课看微课,探究学习下列问题:(1)、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和依数性的概念。2)思考以下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高山上煮鸡蛋为什么不熟?夏天腌黄瓜为什么“出汤”?结冰的路面撒盐的作用是什么?并在讨论区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在宿舍进行的实验和线上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驱使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亲手实验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课中交互学习
1、引出问题。教师先请各组学生代表播放短视频展示课前实验的结果并发言说明操作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的实验事实和课前讨论的结论等能快速而清晰的给出答案,不同的学习组侧重点会不同,但通过多个组的同学的发言后总结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完整答案。老师再展示大家在学习通讨论的发言,对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新概念:稀溶液的依数性。
2、问题研讨。对于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问题,针对性地设计师生问题研讨环节。学生先利用自学和课外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知识充分碰撞精炼,最后得出小组讨论结果,然后老师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展示。如研讨重点问题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中教师先解析“蒸发、凝结、溶剂蒸气压”等几个基本定义,然后提出新问题“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再展示两张图片(右图)提出问题:两张图有什么不同?溶液上空的气压和纯溶剂上空气压谁大?为什么?
让学生去观察、查阅资料后进入学习通平台进行分组组讨论,教师再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再互相点评,再得出结论:溶液分子上空的气压比较低(下降)。为巩固知识点教师进一步结合温度-蒸气压曲线图进行分析,以加深印象。
又如在研讨重点问题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中教师播放几组学生的课前实验(把一块冰放在273K的水中,另一块放在273K的盐水中,观察,各有什么现象?)的小视频,请个别实验组代表发言说明实验的情况,然后得出大家的结论:冰块刚在盐水中比放在纯水中更容易溶解。
接着教师展示曲线图(右图),并提出新问题:分别找出AA“曲线,BB“曲线的凝固点,比较两者的凝固点谁较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用学习通摇一摇的功能随机选人进行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加分,并且同屏在投影上展示。学生发言完毕后让他们进行互评,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点赞,最好的答案被顶置并且多加1分进行奖励。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讨得出结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研讨问题中学生活动流程是:课前查阅资料→课中研讨问题→去学习通讨论区讨论→代表发言→互相评价→再思考→看图说话(分析)→讨论 总结结论 →整理笔记。
课中设计意图:1.通过生活的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尽快转移到课堂上并产生去探究的欲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3,图文结合地进行分析,把大问题碎片化进行提问,逐一突破,问题便迎刃而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学教材常见的曲线图的解读能力。4.应用信息技术云教学平台,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来,积极发言。用加分鼓励积极的同学,让他们得到肯定,气氛也更加的激烈。
(三)课后巩固知识,及时反馈。
1.让学生在学习通上做练习题(客观题)后进行评讲。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刚学习的知识,同时能快速检测学生对这堂课的把握情况。
2.课后拓展 (1)在学习通完成课后章节测验题。(2)查阅资料,查找依数性在医药上有什么应用?然后去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讨论。 课后做作业巩固知识,课后拓展与专用联系起来,研究知识在专用上的应用能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课后拓展安排在学习通进行发言讨论有助于营造全班的学习氛围,也方便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评价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本案例采用了过程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
首先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度,以及化学基础情况等需要进行课前评价,然后进行过程性评价:记录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过程,同时根据学生课前实验的操作情况,线上的讨论抢答,线下的精神面貌、课堂活跃程度、对难度大的问题的见解等等各种教学活动的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分等综合性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利用生活小试验以及生活中的现象来结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利用示意图数据表曲线图等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把分子微观世界的变化剖析,以达到解析宏观现象,深入浅出因材施教,效果理想。与时俱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课中进行抢答、讨论、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参与度,热情度和学习的效率都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2、注意事项 课前实验按照宿舍分组进行时要安排小组长进行监督,且
必须拍小视频上交以确保每人能参与。小组讨论的评价指标应明确。学生互评的评价指标也要明确。
六、结语
在学习通等线上平台进行建课,移动端的微课(视频)群等教学资源建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构建了新型师生交互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让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由终极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由老师评价变为同学自评、互评、小组评加老师评,使得课程学习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因此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为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