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黑力其·依地里斯
新疆和田市吐沙拉镇中学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 要: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学质量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差异,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差异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文章对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应用策略
差异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性格、学习成绩、基础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差异化教学的合理应用。本文将就如何将差异化教学合理且高效的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1.正视学生差异,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将班内同学划分为几个范畴。比如,第一类同学是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及时跟进老师的步伐,并且能灵活解题的学生;第二类同学是学习踏实,肯干基础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而第三类学生可能是相对前两类学生而言,思维较为迟缓,解题能力较差或者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不同学生的合理分类,并不体现着差别对待,而是对于学生们的正确掌握。通过这样的掌握,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明确学生的所处阶层之后,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第一类学生,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用更高的眼光要求他们;而对于第二类学生,着重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思维,这将有助于他们日后的提升和发展;对于第三类学生,首先的要义在于夯实基础,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有可能向第一和第二类学生晋升。对于学生差异的分析和掌握,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通过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时,我们会学习到三个连续的项目:“探索勾股定理”、“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三个项目是相辅相成,逐级递进的。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第一和第二类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获得该知识,而对于第三类学生,一定要严加要求。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首先要教师把好关。而对于一些难题的要求可以稍微做出一些让步,要确保第一类学生对于难题的掌握,但对于第三类学生,如果超出能力范畴,则可以多加练习较为基础的题,先将基础夯实。只有基础题,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向难题进军。
2.尊重学生差异,设置教学过程
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难题的解决程度和灵活性、创新性等多种方面都有不同的标准,而对于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教师必须秉持着始终尊重的态度。不应当差别对待,而是应当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并将之做到最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也应当依靠同学们的差异作为基础。在课堂内小组讨论的环节之中,教师在分组时应当注意每一个小组的平均人数,并且将三个阶层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之中,让小组之间的实力平均,也让同学们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课堂上,要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问题留给同学们进行独立思考与解答。由于小组内同学们的性格和程度各有不同,第一等级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可能会承担较为重的任务。而在因材施教的方面来说,我们要保证每位同学的机会平等,受到同样重视,就要将提问的范畴扩大到每一位同学,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第一等级中。要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在学习“认识无理数”这一章节时,由于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定义为同学们展示,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学来掌握知识。在小组任务的分配上,需要给小组一个笼统的概念,而要求小组内部成员自己分配任务。
必须调动起每个同学的能力,比如,可以要求一位同学查找“什么是无理数”这一相关定义,要求一位同学查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要求一位同学查找“举出几个无理数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第一、二、三类同学们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根据学生差异,差别布置作业
由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同学们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也应当享有不同的内容。对于第一类第二类学生而言,相应的作业任务应该倾向于拔高的方向。而对于第三类同学,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的夯实,定义的掌握上。可以将习题大致分为三个项目:基础题、应用题和开放体。对于开放性试题而言,主要体现在附加范畴。而对于想要多做一些习题来巩固知识的学生,可以将全部作业告知学生,告知其必须完成的部分和自愿完成的部分。通过差异化的作业布置,使同学们的学习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效果,从而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可以在作业的布置上做出一些调整。对于第三类同学,着重基础的巩固,可以将重点放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解答上,用最直接的提醒来巩固学习内容。而对于第二类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应用题的解答上,比如,“学校冬季拟定烧煤四个月。若每月比计划多少5吨煤,则总烧煤量大于100;若每月少烧5吨,则总量小于68吨。问:原计划拟定每月烧多少吨煤?”通过应用题,将生活实际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相连。对于第一类同学而言,可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为之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等学习内容做出一些铺垫,将简单的内容渗透到题目之中,布置给学生。
4.利用学生差异,设置学习互助小组
初中学生们的自主性较高,且对事物的独立思想能力较强。教师不能磨灭各个学生们之间特性的差异性,要给每个学生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可以使学生们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且信息量巨大,社会结构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团队合作可以创造“1+1>2”的结果,然而在班级中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度善于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则反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征科学的设置学习互助小组。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交流学生们自己对某道题目的看法,正所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时,教师可以板书出:“y=3x+4、y=1/x、y=x2+2x+4”等具有典型代表的函数,要求各个小组先将函数进行分类。讨论中由组长归纳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再由组长组织学生们对所学函数的特性进行计算和讨论,然后让负责记录的同学将函数的图像按照所计算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将每个小组讨论的成果交给教师,由教师对结果中的部分错误进行指正和修改,最后再将所有讨论的结果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小组长在组内组织组员画出函数图像,小组成员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定义分别讨论的过程中组长的指定是关键,教师可以选用性格较外向的同学担任组长,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用学生的热情带动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参与到组内活动中。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于初中教学关注程度的提升,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差异化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从教学方法、目标、作业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文章对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且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南建宏.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20(06):55-56.
[2]沈红星.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