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源头管理的浅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徐瑞军
[导读] 摘要: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鄂尔多斯电业局杭锦供电分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400
        摘要: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源头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的前端,即计划实施阶段,在“PDCA”质量管理方法中,指的是“P”阶段。
        关键词:管理重要性 管理的思考
        一、源头管理重要性论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结合企业当前各项管理活动情况,比较普遍的存在“重结果、轻过程、不管源头”的现状,由于不重视源头管理,导致后续大量的“增量”问题发生,只能被动的不断“救火”,工作越来越忙碌,问题累积风险叠加。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特别注重强化源头管理。注重和不注重源头管理,就是高质量发展和盲目发展的区别,就是可控在控和风险隐患的逻辑,就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结果。
        加强源头管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比如安装一台变压器,有一个好的典型设计,工人们严谨施工就能高质量完成,设想如果没有典型设计,工人们就是一人一个想法,五花八门,各执己见,无法实施。源头引领过程,过程产生质量,质量决定结果,源头规划、设计、计划、测量好,过程管理就有条有序,结果就比较好,进而积累积淀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一定是大概率事件。反之,高质量发展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加强源头管理是实现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培训老师讲到的“海因里希法则”“杜邦十大安全理念”,都特别强调源头管控。比如“海因里希法则”的1:29:300规律,强调源头上管控好潜在的隐患和未遂,那么安全工作的结果是一定不会发生事故的;杜邦理念的“所有安全风险都可以控制”“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如何控制和避免,实际也是必须抓住源头、抓好过程,才能实现。再比如魏文王与扁鹊对话他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治未病的最好,治病初的次之,治病入膏肓的最差,说的也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很多情况下,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加强源头管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结果。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比如丰田公司,特别注重源头管理和目标管理,生产效率在同类型企业中遥遥领先。在我们企业中,做过一个测算,在计划阶段多一天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细节明确的“蓝图”,在后续实施过程中,能节省2-3倍的人力物力;反之则需要多付出2-3倍的人力物力,还很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源头管理的思考
        一是抓思想。思想决定方向,方向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思想是结果的源头,要想有好的结果,首先要从抓思想认识入手,从强化思想重视上突破,把思想形象的比喻为“牛鼻子”,只要我们牵住“牛鼻子”,就抓住总开关了。一个人思想上认可的事,他就会从这个方向去走,思想上重视的事,就会采取组织、制度、资源保障等措施加以落实执行,反之,则方向走偏,行动无章,不可能实现好的结果。如何抓思想?在我们企业一般通过谈话教育、事例启发、专题培训等,特别指出要重点在企业横向纵向各个管理层,抓源头管理思想意识的深植。
        二是抓制度。管理就是制定、执行、反馈、改进制度的一个PDCA过程,强化源头管理,在思想文化引领前提下,需要有制度刚性执行的保障。在企业中,往往忽略源头阶段的管理要求,造成管理者凭着感觉指挥,员工们“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说要抓好源头阶段的制度制定。在企业标准制度细则制修订中,发布文件通知中,要事先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制度,需有效应用5W2H等方法细化量化对源头的管理要求。
        三是抓过程。过程管好,质量就比较高,结果就比较好,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说管理出效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抓不好过程细节管控,制度就是“纸上蓝图”,结果只能是“纸中老虎”。狠抓源头质量的过程管控、落实执行,把我们企业很多行之有效管理举措前移关口,比如前置设计把关、工程验收、辅导检查、资源配置、问题预判、通报考核、激励奖励等。
        四是抓改进。问题的反馈、沟通、改进实际上是后半篇文章,因为需要向纵深推进,会有得过且过情况,会出现“绕道走”“眯着眼”“打着滚”现象,更需要加以重视。及时做好源头阶段的问题反馈、沟通、改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钉,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才会大有成效。比如发现共性问题,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及时在横向纵向层面共享信息,及时反馈,反复沟通、研究、改进,才能取得实效。
        五是抓氛围。氛围是一种势头,持续抓好氛围就会产生势不可挡的趋势,久而久之氛围浓厚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企业需要深植源头管理的工作氛围,大力倡导强化源头管理,及时奖励优秀源头管理,严厉惩罚“亡羊补牢”,加大资源保障,培养人才和团队,形成浓厚的源头管理工作氛围和文化生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