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培鲜
武川县厂汉木台学区委员会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指导策略,使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的特点,在小组中自我准确定位,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理念
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教学,由于小学生年纪偏小,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难懂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1、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4到6个人为一组,教师在黑板上列出10×1、15×20、36×48等两位数乘法算式,教师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算式吗?同学们说是乘法,教师告诉大家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让学生们讨论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式,怎么运算,小学生们认真地讨论着,翻看课本,查询着资料,讨论结束后,教师问大家得出什么结论,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说出计算方式得出的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研究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例如在教授《年、月、日》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上通过口头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年、月、日的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认识的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年历。
教师让每组都分到几个动手能力较强和几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在制作年历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动手制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各异的年历。在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其对“年、月、日”的认识。
3、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效果,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然后整理好给老师。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4、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兴趣加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授课要做到真正让学生融入其中,因此要从创新的角度形象具体地设计教学情境。整个情景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来进行授课,以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做到加深学习印象、深化知识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多边形”时,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最常见又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在初步介绍了三角形之后,教师给学生们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呢?这些三角形物品的作用是什么呢”将其作为作业下发,并在第二天进行教学时展示学生们拍摄的照片和搜集的资料,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的作用。在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初步用途后,便会产生一定的创作和实践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互动——比如用三角形盖房子的方式来向学生们传达三角形的特点,以达到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教授方式,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探讨,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鼓励的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调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得到提高,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积累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06)?
[2]王建梅.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
[3]?陈希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
[3]范玉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