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钟金珠
[导读] 在新课改广泛实施背景下,强化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变得至关重要,

        钟金珠
        永安市第九中学,366016
         
        摘要:在新课改广泛实施背景下,强化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俨然已成为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字: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所谓的历史解释素养就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依据,进而对历史事件展开客观化、理性化的评价和分析的技能,历史解释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对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可见,历史解释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培养价值。
        一、坚持唯物史观,保证历史解释的科学性
        历史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从客观描述历史发展为主观解释历史的过程,历史解释者在对历史知识加以解释时,必须要以保障历史解释的科学性为前提,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唯物史观来引导历史解释。如何坚持唯物史观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坚持唯物史观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唯物史观的基础观点和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在进行历史解释时,要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方式和指导思想,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如以儒学的传统文化为例,在经过统治者一系列的改良后逐渐成为辅佐其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儒教“封建专制”的象征也随之深入人心,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它在各个社会层面的富含着极大的影响力,在一些传统和习俗当中都不难发现有它的“身影”存在。因此,对于历史中存在的各种文化或事件,我们要以辩证的目光去对待,不能因为历史文化中存在糟粕部分就将其全盘否定,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确保历史解释的科学性。
        二、养成时空观念,保证历史解释的准确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因此,时空观念对于历史解释的准确性来说尤为重要。在时空观念的背景下,对学生掌握某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视角来对历史现象进行有效解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对某一阶段历史事件的整理、通过制作时间轴方式、以及对其特征进行概述的操作方法来做到对历史解释的通透理解和分析。

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历史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初中阶段所学的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然后结合将要学习的内容,以政治、文化以及经济方面的内容为依据,将其进行分类记录,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同时使课程资源更加完善;其次可以根据建立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政治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文化内容等领域的史实出发,对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进行概述,最后鼓励学生对以上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以上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知识点在整个历史阶段和历史系统中所处地位,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时空进行准确定位的同时,保障了历史解释的准确定。
        三、培育史证意识,提升历史解释的完整性
        历史解释是在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利用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历史观念,达到史实与史论完美融合的教学目的,在上述背景下,要求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把对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放到首位,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查找和搜集,从而促使证据链的有效生成,使更多人发现并认识到历史本质中的内在延续性,从而达到以长时段的意识来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的目的。如在对文艺复兴的发生背景进行分析时,除了要对西欧社会的蜕变过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背景,以及文艺复兴的起源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在文化层面,文化改革的实施将罗马文化和蛮族传统习俗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致使欧洲文化诞生;在经济层面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来往逐渐频繁,城市概念也随之发展起来,促使西欧从庄园自然经济逐渐向城市商品经济过渡。将中世纪欧洲和近代欧洲的经济发展进行紧密结合,有效展示了历史本质中的内在延续性,从促使调高历史解释的完整有效性。
        四、注重价值引领,突出历史解释的教育性
        价值观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代表着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与国家和民族共荣辱的爱国情怀。在历史解释中如果遇到涉及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情况,必须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在学习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时,除了使周人的活动范围得到扩充,以及使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得到有效确认外,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分封制对各地文化交流和发展所产生的的积极推动作用,并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内在特征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进行有效展示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带领下,从一定的时空出发,充分利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来构建科学准确的历史解释体系,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历史理解能力的同时,使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重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乔珍.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J]. 教育界,2020,(44):33-34.
[2]王俊华.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73):149-150.
[3]胡靖华,李春辉.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以“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为例[J]. 辽宁教育,2020,(15):4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