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邹俊
[导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促进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邹俊
        甘孜县第四完全小学   四川甘孜   626799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促进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自身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地提出来,它要求各学科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数学这门学科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们在数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数学学科深层次学习需要的综合性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帮助学生们培养数学的相关核心素养呢?
        一、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而这两者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探索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立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思考、推理,得出自己探求的结论;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引导,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探求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比如说,老师在进行三年级数学《集合》教学时可以对直接以集合的概念来设计学生的探究目标:有两个老师和两个学生五一劳动节一块去植树,而且要求每个人必须植一棵,最后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却发现他们总共就植了三棵树;请问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设计探究教学目标,给学生造成认知矛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活他们的思维。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
        二、增强建模意识,促进数学思维生成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非灌输多少数学知识。简单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一种数学结构,这种数学结构是以数学思维和特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数学模型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强小学生的建模意识,逐渐生成数学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教师提出“单位水价为每吨1.75元,本月小明家使用了8.5吨水,求小明家本月应付水费?”解答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两个数字的具体含义,即单价和数量;之后明确提问:“问题求的是?”学生会给出答案:“水费总价。

”这时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以上述因素为依据建构数学模型,即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学生很快会得出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增强建模意识,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重视动手实践,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弱,但是活泼好动,对动手操作有很大的热情,让小学生动手实践要比其他途径获得知识更加扎实。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探寻真理,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摸索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知识点“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提供一模一样的两个梯形,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公式推导方法,如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方法等,尝试对梯形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曾经学过的图形,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
        四,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题目源于生活,而小学数学也极为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数学是为解决生活问题而产生的。数学教学将生活问题铺展开来,实现两者的结合,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也启发着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从学生生活中汲取营养。生活中发生的棘手问题、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同时,这些问题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这样,学生为具体化的数学问题吸引,甚至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情。例如:在认识“圆”中,教師带领学生认识圆的特性。及教师可以发问:“如果我们在野外,需要画一个圆来开展活动,大家有什么方法,确保可以画成一个完整的圆呢?”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接着教师再提问:“当我们在美术作画时,没有工具,又如何画圆呢?”通过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蒙古包是什么形状,那蒙古包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呢?”“那么自来水管、下水管道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的呢?”这样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圆的运用,以此认识圆的特点。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并非高不可攀,并且在生活中常常广为运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能让学生们在理解所教授的知识之余能够形成数学学习的的思维方法,达到能够在今后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领悟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5+95.
[2]洪亮.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研究:内涵、要素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55.
[3]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